当前位置:

感受爱,传递爱——记新化县坐石乡石桥中学教师曹向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编辑:王娉娉 2013-09-25 08:52:55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7日,新化县坐石乡石桥中学课间休息时间,教师曹向红(右二)和学生们一起开怀畅谈、兴致盎然。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周永清 实习记者 柯建华

  年仅32岁,教龄12年,送毕业生10届,教学业绩年年迈入全县先进行列。这几个概念同时出现在新化县坐石乡石桥中学教师曹向红身上,令人肃然起敬。

  新学期伊始,记者专程赶到该校,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情怀。

  石桥中学地处新化县东部,新化、冷水江和安化交界处的鸡云峰山脚下,离县城有50多公里山路。

  “32个教师中,24个为当地人。”校长曹虹介绍。

  2000年,作为最后一届包分配的师范毕业生,曹向红从冷水江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曹虹坦陈:“当时和曹向红一起分配来的,共有6位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如今,只有曹向红留了下来。”

  为什么曹向红会坚守偏远学校? 面对记者的提问,曹向红表达了心迹:“因为心怀感恩,我也要传递这份爱心。”

  5岁丧母,父亲手患残疾,又有肺结核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曹向红家里的穷,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唯一的妹妹,小学没读完便辍了学。

  “曹向红小学和初中的学费,多数是依靠亲戚的资助和学校的减免。”曾担任曹向红所在的初中班班主任的曹虹,对其情况了如指掌。1997年,曹向红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冷水江师范学校。

  师范是考上了,但快开学了,曹向红的3000多元学费却没有着落。

  曹虹立即向学校和乡学区的有关领导反映这一情况。在开学前举行的全乡教师大会上,乡学区领导动情地讲述了曹向红的故事,并动员大家慷慨解囊。

  很快,教师们捐了3000多元。曹向红顺利迈进了冷水江师范学校的大门。

  3年学成,曹向红分配到石桥中学,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一个班的数学,还教两个毕业班的政治。

  虽然年轻,曹向红教书却有一套。

  2001年,即第二年中考,曹向红所教班的政治课成绩,在全县100多所学校的排名中,竟然进入了前10名。

  此后,学校每年都安排他至少担任初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一个一年级班的数学课和一个毕业班的数学课。“两头稳住学校的生源。”曹虹解释:“一年级的学生看到他任课,就不会走。三年级的学生,看到有他任课,也会留下来。”

  一晃10多年过去,曹向红没有让学生、家长和学校失望。2002年,他教的数学课在全乡统考中,人均分达到108分,22人得满分,名列第一。2003年,所教的第一个数学毕业班,人均分比全县排名第一名的学校人均分还高。今年中考的情况也是如此,全县排名第一的学校数学人均分为90.34分,而他所教班的数学人均分为92.58分。

  “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重要的原因是他工作特别认真。他是用心在教书。”曹虹如是评价。

  曹虹的话一点不假。翻开曹向红的备课本、笔记本,记者看到,每页、每个字都是那么娟秀、工整。曹向红还特别懂得摸索数学教学的经验,仅探寻教学规律的习题集和笔记本就有5大本。通过摸索,曹向红总结出了一套“四精”教学法,即“精选一句口诀、精选一道例题、精选一道习题、精选一句总结语”。比如,在一次函数画图中,图形要经过哪几个象限的问题上,很多同学往往都很难一下子弄明白。曹向红根据函数中K和B是正还是负,总结出了“十六字”口诀,即“正正不四(K和B都为正时,不经过第四象限)、负负不一、正负不二、负正不三”,只要几秒钟就可以判断。

  曹向红更有一颗难得的爱心。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子弟,不能让他们受半点委屈。”曹向红说。

  和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一样,石桥中学留守孩子特别多。2006年,刚刚兼任学校教导主任的曹向红,便以教导处名义牵头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小组,定期组织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曹向红至今只有1000多元工资。家里有生病的父亲、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经济颇为拮据。但哪个学生有困难,他都是千方百计提供帮助。

  “没有曹老师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即将从冷水江师范学校五年制小教大专班毕业的吴珊珊,一说起曹向红,特别感激。

  2006年,担任班主任的曹向红发现初一学生吴珊珊情绪很不稳定。原来,吴珊珊是个苦孩子。父亲患有疯癫病,母亲改嫁。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对吴珊珊的遭遇,曹向红感同身受,对她格外关爱。每月给她生活费,经常叫她到家里吃饭,还给她买衣服。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渐让吴珊珊走出了生活的阴影。2009年,吴珊珊初中毕业,考上了冷水江师范学校。曹向红每年从其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她读书。至今,曹向红给吴珊珊提供的资助,就有5000多元。

  【记者感言】

  曹向红是苦孩子出身。苦孩子更懂得珍惜,更懂得爱。

  他选择偏远山区任教,出于感恩,缘于爱心。大山里的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拥有“被教育”的权利。

  在很多乡镇,年轻的教师越来越少,年龄偏大的教师越来越多。如何吸引年轻教师到乡镇,特别是山区学校任教,是一大绕不开的难题。山区教师也需要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