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谈省管干部公选出题原则

来源:红网 作者:李柯夫 编辑:王娉娉 2013-11-25 10:48:3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11月25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李柯夫)由于选拔厅级干部和处级干部的试卷都有三年的保密期,在征得湖南省委组织部特别批准后,我们得以公开11月23日湖南第11次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考试公共科目的两道试题,并特别邀请命题专家进行解读。考题的背后,究竟在测试考生的哪些能力?

  策论题(50分)

  材料1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材料2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满怀信心地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紧密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

  专家解读 “策论题要有现实意义,也要有发挥空间”

  50分的策论题在150分的公共科目中,权重占到1/3,也是拉开差距的重头戏。

  今年策论题,可以围绕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这个主题,从“治学与做官”,理想与实践,梦想与奋斗,或者根据“好干部”要求全面提高素质等角度思考、写作,也可以从其他多种合理主题和角度思考、写作。

  刘鸿说,之前在《求是》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治学理念提升干部思想境界的理论文章,“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也要用治学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由于长期在部队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平常对领导人的讲话研究比较深入,刘鸿想,“能不能将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关于治学三重境界的表述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从政为官的新思想、新标准、新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策论题既有现实意义,又让考生有发挥的空间”。

  为了提高难度,题目仅提供了王国维治学的三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新要求的三段论述,要求考生自己分析材料的主题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

  刘鸿说,答好这一题,需要考生有开阔的视野,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不能止步于就事论事写成命题作文,而是要进行哲学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出题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要让善于思考的人得高分。占大头的策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作文,更不能出现像‘对湖南发展提出意见’这样大而无当的题。”

  刘鸿说,开始有部分专家认为该题难度较高,建议明确以“治学和做官”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还是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因为这样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和境界,也给了考生更多发挥空间。

  据了解,公共科目的最后一题多为政论题或策论题,政论题只要求考生阐述看法和观点,但策论题在阐述观点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其实很多事情可能大家都会说,但真要解决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方法”。

  省公选办的专家点评说,这道题紧扣当前热点,时代特征明显。辨识度高,能考查出考生思想境界和文字功底,而且符合考生的身份,作为一名厅级干部,应该对这个话题有一定的思考。

  案例分析题(25分)

  案情简介  “车轮上的腐败”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M省教育厅李厅长取消了自己的公务专车,并且坚持每天步行上下班,此举得到省委督导组的肯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该厅几位厅领导也表示要向“一把手”看齐。一个多月后,李厅长在厅党组会议上提议: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消厅领导公务专车,超标用车全部封存,厅领导用车由办公室从现有公车中统筹调剂。教育厅领导带头取消专车,引来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李厅长也由此获得了“敢于向自身利益开刀的改革者”等美誉。同时,省纪委也专门到教育厅召开现场经验学习交流会。面对一片肯定和赞扬,李厅长决定抓住时机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随即在全厅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教育厅将全面实施公车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每位干部职工都将是车改的受益者。李厅长的讲话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超标车拍卖处置后,李厅长考虑到下一步要全面推行车改,指示不再添置新车。由此,机关公务用车变得紧张起来,许多处室借用下属单位小车,省内出差要求基层单位派车来接,这种行为引起基层单位不满。李厅长在会上宣布:严禁向下属单位借车或由基层单位派车。这样一来,厅机关干部下基层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出现了到基层单位排忧解难不够及时等新问题。

  3个多月过去了,由于缺乏政策依据、补贴标准难以把握等原因,车改实施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干部职工开始感到失望。与此同时,虽然有很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跟进改革,李厅长预期的示范效应没有出现,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孤掌难鸣”的悲凉感,感慨“改革难、知音少”。

  问题  ⑴请对李厅长的领导行为作出评价。(7分)

  ⑵如果你是李厅长,下一步将会怎么办?(8分)

  ⑶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应考虑哪些问题?(10分)

  专家解读 命题思路,都是工作中可能遇到的

  省直某单位副厅长廖波领到公共科目的案例分析题命题任务时,颇费了一番思量,“如何围绕热点设计情景,让工作经历丰富、善于思考的考生能够考得好?”

  作为过来人,廖波深谙题目质量的好坏对干部选拔的重要性,“我去年参加公选,考完后感觉就是上了一天班,所考的内容都是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是矛盾冲突更集中而已。”他认为,丰富的基层历练对于公选考试非常有帮助,靠死记硬背或是临时抱佛脚,想拿高分基本很难。

  起初,他打算从湖南“史上最严限宴令”“整顿四风”这方面出题,可才构思到一半却发现走不下去了,“‘四风’的问题一直在讲,都会说,考试时考生甚至只需将原来准备好的答案背一遍就行了。”

  11月16日,专家第一次集中讨论——确定命题的思路和方向。

  专家认为,像“限宴令”这样已经形成了主流认识的题,很难真正测试出一名干部的真实水平,因为考生只需要将准备好的答题要点答出来,就基本问题不大了。

  这个设想被否掉了,命题陷入停滞。

  次日,专家们再次开会讨论,有专家建议,能否从“公车改革”的角度出题,但不考“公车改革”本身的政策,而重点考查考生的领导行为、改革决策?曾经担任市局“一把手”的廖波对“公车改革”之难也深有体会,“这仍然是个无解的难题”。这个命题思路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带着三个目的,命题组专家试测考题

  方向已定,接着要做的就是组织材料。5名专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自己掌握的关于公车改革的素材和思考。

  “湖南某局早前宣布取消了领导专车,可以作为参考。”

  “车改货币化补贴在当前很敏感,有人质疑是变相福利,建议案例中植入这一内容,看考生如何处理。”

  ……

  作为该题的主要执笔者,廖波飞快记下每一条意见。随后,他又在新华社的内参以及一些公开报道中搜集到各地公车改革的经验和面临的困局。“剩下的事就容易了,合理编织人物关系、情节逻辑,制造矛盾冲突的种种‘桥段’。”廖波说。

  11月18日,他将初稿拿出来,让专家们眼前一亮。“这个题不错,没有丰富的领导实务和机关历练,这样的题很难答好。”命题组长刘鸿评价,命题者的人生历练是案例题活的来源,该题不呆板,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

  次日,命题小组再次组织专家“试测”。

  “试测”目的有三个:题目难易度是否合适?是否适合对厅级干部的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是否会出现偏差?

  设问环节直接影响题目质量的好坏

  其实,设问环节直接影响到题目质量的好坏,也最易为人忽略。

  “第三个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如何稳中求进’,实际上对第一个问题有提示作用,这位厅长推行公车改革就是没有做到稳中求进,建议换种提问方式。”这时,有专家提出设问还要再改。

  这个建议得到专家们一致认可,经众人反复斟酌,将第三个设问改为“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应考虑哪些问题”。

  专家介绍,在这个环节很容易出问题,你前面洋洋洒洒给了一大段材料,可有些设问考生根本不需要看材料,仍然可以回答自如,因此每个设问都要与材料密切相关。

  廖波表示,公选试题要有开放性、实践性、时效性、包容性和导向性,要让考上的能够服众,没考上的要服气。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紧扣时代热点问题是对题目的要求之一。”省公选办介绍,像公车改革,大部分的考生都会提前备考,但具体到这样的一个题目上,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设问“结合本案例,谈谈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应考虑哪些问题”,估计不仅是学院派的考生,就算机关历练多年的官员都是难以很好地回答,考生的水平也高下立判。(因保密原因,文中专家未使用实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