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专题:飞山,我们的精神家园
红网记者 姚冶 湖南怀化报道
说起靖州,很多人只知杨梅。不过,你可曾想到,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风景与奇特文化。
11月27日,2013年中国·飞山文化旅游节暨中国·靖州土特产品博览会即将在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行。那些沉淀已久的神奇,正像书页一般,向世人徐徐展开。
神秘的“飞山文化”
一入靖州县区,来客们就可以远远望见这座造型特异的飞山。绵延的山脉顶端,兀然出现一座平台,平台上又忽而拔起一座尖尖的山峰,如鼎似钟,虽不能说万分巍峨,却委实有点稀奇。
关于“飞山”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传说。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飞山本是玉皇大帝的华盖,被大风吹落人间。山中寺庙林立,古迹众多,尤以飞山庙和方广寺最为出名。
飞山文化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对“飞山蛮”的记载。唐末五代时期,天下纷争。靖州一带少数民族形成了一个以飞山为营、影响湘黔桂边区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当时有位深受民众爱戴的著名首领杨再思,去世后被奉为神灵,称“飞山太公”,其塑像被供奉在“飞山庙”,致“武陵五溪地区每寨都有飞山庙一座”。据考证,目前在湘、桂、黔、鄂、渝、川六省区102县市(区)共发现飞山庙563座。
如今飞山上下,古战场、古战壕依旧。每年重大祭拜日,都有省内外的上万民众参与,队伍延绵数十里,形成壮观独特的“飞山祭”现象。由此,飞山已经成为武陵五溪苗乡侗寨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NextPage]
看不完的特产大观
色红若乌,酸甜多汁,肉柱细腻……你一定猜出了这是什么。
靖州杨梅,已经有上千年的栽培史。《靖州乡土志》诗云:“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清代,靖州杨梅是朝圣的贡品。夏至时节,满山满坡的杨梅红遍,每年都会吸引如云的吃客来访。除鲜果外,杨梅蜜饯、杨梅酒也大受欢迎。
更让人心动的,则是那晶莹如玉的雕花蜜饯。心灵手巧的苗女们把还未壮籽的青柚切成薄薄片状,用柳叶尖刀雕刻成花草虫鸟、飞禽走兽、吉祥字画等图案,再经过沸煮、漂洗、腌酿、翻晒烘烤等多道工序,加工成蜜饯。成品色泽光洁晶莹、其味甘香扑鼻,观之赏心悦目,食则气爽神清。
靖州雕花蜜饯,目前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你在每年的农历六、七月来到靖州的苗寨,还将有幸看到苗女们聚在一起雕、酿、晒雕花蜜饯的景象。
不仅如此,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还稳居全国茯苓产销量、出口量的头把交椅;珍贵的靖州灵芝、名传四方的八龙板栗、营养丰富的香菇木耳……靖州同时拥有“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板粟之乡”等多个称号。
[NextPage]
“花苗”,你听说过吗?这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主要聚居在在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与贵州黎平、锦屏、天柱交界的“锹里”地区。有着“中国原生态民歌活化石”之誉的文化瑰宝——靖州苗族歌鼟(teng)就蕴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苗族歌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歌唱方式,多采用无人指挥多声部合唱,歌声高低重叠,聆之如同天籁,其演唱方式和内容与苗族风俗活动及生产生活紧密相联。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勤劳聪慧、能歌善舞的苗侗同胞,创造出了众多独特的有趣习俗。在靖州地笋苗寨,男男女女们吃饭挑水都要以歌鼟相和;有远客到来,侗民们便会弹起自制的侗琵琶,即兴自编自唱;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盛大的“踩芦笙”热闹非凡;玩山、新娘担水闹井台、半夜接亲、抢新娘等婚假习俗妙趣横生。
原始的生态秘境
时至初冬,排牙山的枫树和水杉已经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这里是一处人迹罕至的生态秘境,因为数十座大小山峰排列整齐犹如牙齿,得名排牙山。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水杉林就藏身于此。每当深秋初冬,万籁俱寂,漫山的红叶映在水中,更是美得摄人心魄。
禅林朝晖、文塔书香、望江渔晚、排林云海、锹里笙歌、梅山映红……数不完的风情,正等着你来发现。
在这样的美好面前,再多的文字也是苍白。如果你有幸来到靖州,一定要登登飞山,亲手摘下排牙林场的彩叶;或是手捧雕花蜜饯和苗家油茶,与质朴乐观的苗侗同胞们围坐谈笑。热情的苗歌侗舞响起之时,你也许会醉在这方迷人的土地,不愿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