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孩子发展未达预期 看株洲辣妈怎么办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卉 编辑:杨洁 2013-12-02 11:41:2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株洲站12月2日讯(株洲晚报首席记者 李卉)11月26日凌晨2时许,芦淞区顺鑫佳园小区,年仅3岁的芊芊(化名)不幸去世,养母易裳(化名)深陷虐童疑云。11月29日,记者走访了易裳的工作单位和家庭。在领导、同事、家人眼中,易裳是一个执著、自律、精益求精的人,缺点是“追求完美、性子急”。

  一个是校园学霸、职场达人、犀利人妻、超级妈妈,一个是有些笨笨的、不能每次都达到要求的孩子。她们当中,一个永不停歇地奔跑,一个跌跌撞撞地摔跤。到底谁应该迁就谁的脚步?昨日,我们在继续关注3岁女童去世案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大的范围,看看株洲辣妈们的育儿故事。

  陪患孤独症的儿子在课堂学习9年

  她还想陪着儿子参加明年的高考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他、帮助他”

  蔡女士,家住天元区韶山路某小区,今年45岁。

  蔡女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生孩子时已经27岁。儿子洲洲1岁半时,蔡女士总觉得儿子有些不对劲,但其他家人都觉得孩子有手有脚、能吃能睡,没什么问题。

  那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家对孤独症还没有什么认识。但蔡女士坚持认为孩子有些与众不同,比如,不理人,总是重复着一句广告词,冬天也开着电风扇看着叶片慢悠悠地转动,身在别的房间也不允许父母转换电视频道,哭闹起来还有些歇斯底里……

  终于,在1999年,洲洲被湘雅一位医生诊断为患了孤独症。于是,蔡女士带着洲洲打针、吃药、做手术,当得知这个病不能单纯依靠吃药打针就能治好后,蔡女士感觉天都要塌了。让蔡女士难过的是,自从洲洲被诊断出孤独症后,不少熟人、朋友都躲着自己。承受了巨大压力的蔡女士想过一死了之,可当洲洲泡了一包感冒冲剂,递给她说“妈妈你吃药”时,蔡女士觉得:儿子有治,我不能死!

  接下来,蔡女士辞掉了工作,专心学习如何照顾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洲洲去学校读书后,蔡女士便在课堂陪了洲洲整整9个年头。如今,洲洲已经18岁了,在读高三,蔡女士依然可以辅导他的功课。

  蔡女士回忆,一次考试前夕,蔡女士跟洲洲讲应用题,解释了十几遍,孩子似乎完全没有听进去。

  “我当时完全失控了,打了他两个耳光,还把他所有的书都撕掉了。”蔡女士说,那一晚,洲洲哭了好久,直到筋疲力尽地睡着了。可她自己却睡不着,她坐在书桌前,先是忏悔自己的失控,之后又冷静下来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在第二天早上6点多,我想到了另外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法。”

  结果,儿子那次考试打了双百分。蔡女士原来只想让洲洲念完小学,会点简单的写字、算数就行,“没想到他一路读到初中,后来还顺利考上了高中。”蔡女士说。

  “他明年要参加高考,如果能陪着他在同一个考场考试,我还真想报名参加明年的高考。”蔡女士说,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他、帮助他,做妈妈就是这样,“如果孩子走得比较慢,你就停下来,用合适的方式帮他一把。”

[NextPage]

  既是老师也是妈妈

  她觉得身边的妈妈们太心急

  “当妈妈是一门永远上不完的课程”

  李佳佳是个“80后”女孩,在某幼儿培训机构担任老师已有9个年头,同时,她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作为老师,李佳佳身边有个妈妈帮。曾经,因为孩子的问题,有名年轻的妈妈抱着李佳佳痛哭了整整一个小时。

  让那位年轻的妈妈崩溃的是孩子的课堂表现:他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说话时会插嘴、提问时抢答、有时还在课堂里走来走去。老师一次又一次给家长施压,家长就给孩子施压,但是没有效果。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小时候一直在农村长大,‘放养’惯了,根本没有形成那种秩序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课堂秩序。而老师和家长又太心急,因为衡量好孩子的标准很单一,成绩好、表现好……”李佳佳说,很多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提前读书的家长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比如其他孩子在上课时,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跑到外面玩了两个小时的沙子,或者在课间休息时直接背着书包回家了。

  李佳佳说的这几个孩子最终都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慢慢建立了秩序感。“其实我自己的孩子也差不多。”李佳佳说,她在孩子3岁起就给他报读了英语班,还教他学唐诗,结果,孩子总是念一两句诗就开始说别的事情,或者干脆跑到一边玩耍去了。

  “我妈为此发过脾气,批评过孩子。不过我和老公的想法比较一致,我们认为学特长可以不着急,慢慢来也许更适合孩子成长。但是孩子性格的养成不能落下,比如要开心、要自己能找到快乐、热爱大自然、懂礼貌、有安全意识、不自私等等。”李佳佳认为“当妈妈是一门永远上不完的课程”。

  【专家观点】

  孩子在4岁之前没太多必要积累文化知识

  “孩子总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其实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或者给孩子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资深教师闫邵博认为,孩子在4岁之前都没有太多必要去积累文化知识。同时,一些在家长眼中的孩子“不乖”的表现,其实是源于孩子内心的压力,“有些孩子咬手,是情绪压抑的表现,有些孩子总是生病,其实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

  闫老师建议家长,对于0—3岁的孩子,放手让他去感知这个世界,学习一些自我服务技能比如系鞋带、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自己用杯子喝水、捡起玩具;四五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洗脸、刷牙、梳头、自己吃饭、上厕所、在集体中要排队、帮助别人以及一些安全知识,比如迷路了怎么办、碰到陌生人搭讪怎么办等等。这些技能的养成,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成功感。

  闫老师比较赞同一位教育学专家的观点——“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闫老师说,如果父母想开发孩子的智力,不要一开始就压着孩子端坐看书、死记硬背,“还不如每天坚持为孩子朗读20分钟,让孩子在你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找到乐趣、丰富想象。开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远比压着他现学几条知识要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