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下发《湖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意见》——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 李勇 杨柳青
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聚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抓手,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日,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求到2017年完成16000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全省50%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为什么制定出台《意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意见》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将实现什么目标?带着这些问题,3月31日,记者采访了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办主任蔡建和。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抓手,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发轫。30多年来,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然而,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新部署,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求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要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城乡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全省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农业农村仍然是全省‘四化同步’的短板。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省政府出台了《意见》。”蔡建和说,《意见》既是对未来若干年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安排。
《意见》提出,2014年-2017年,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工作,全省每年重点完成4000个左右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300个左右美丽乡村。
蔡建和说,重点整治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4000个重点整治村主要通过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规范农民建房、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治理农村水环境等,达到村庄人居环境整洁、环保、舒适的目标。美丽乡村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美化村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现代乡村治理机制、挖掘保护传统文化等,达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涂脂抹粉”建不好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抓好4件事
全省农村发展差异性很大,农村要办的事情很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蔡建和说,在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根据《意见》,我们将针对不同条件的村,突出做好4方面重点工作。”蔡建和说,首先要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帮助特困农户实施危房改造,搞好农村水、电、路、讯建设,今年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8000公里,基本实现宜居地段通乡、通村公路全覆盖,明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其次,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好垃圾污水、农民建房、农业清洁生产、农村水环境等问题,实现“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目标。
第三,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第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要统筹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事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银行网点、综合超市、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
蔡建和还认为,光靠“涂脂抹粉”建不好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特别注意挖掘保护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把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让资源优势变成开展乡村旅游的经济优势。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落实重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任务很艰巨。
按照《意见》的要求,到2017年,全省122个县市区中,27个一类县市区,85%的村庄要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每个县市区打造2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47个二类县市区,要有60%的村庄基本达标,每个县市区打造1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48个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至少40%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每县打造5个左右的美丽乡村。
推进这项工作,如何保障落实?蔡建和说,要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和社会的关系。
政府是主导。蔡建和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新农村建设,舍得投入,舍得花钱;通过深化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进一步激活沉睡的农业资源资产,将其变成新农村建设的资本;用好政府的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现“各炒一盘菜、共凑一桌席”的目标。
农民是主体。蔡建和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既是建设主体,又是受益主体。要始终依靠农民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也要摈弃“等靠要”思想,主动去管去办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要选好村支书这个“领头雁”,由能人来当家。
社会要参与。蔡建和认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引导外出创业有成人士参与支持家乡建设,要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打通城市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的管道,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引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