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华瑶山春色倍迷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佳 编辑:王娉娉 2014-04-04 10:50:3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鼓迎客

  濠江竹排

  72套动作的长鼓舞

  欢快打糍粑

  瑶山深处滚珠龙

  麻江河边拾春的女孩

  镶嵌在峭壁中的豸山古寺

  宝镜古民居

  文/本报记者 周佳

  图/本报记者 童迪

  走瑶寨

  平地过山似天堂

  与桂林一样的馒头山在道路两边曼延,忽而一片柳林,忽而一片花海,忽而一河碧水。田间,勤劳的瑶族人与牛一起早早地在劳作,抬头,鸟儿振翅飞过天空。没有雾霾的空气中,界牌乡的十里油菜花,送来阵阵清香。

  这里,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春天。

  “南岭无山不有瑶”。在江华,一座“勾挂岭”将瑶族人分为了岭西平地瑶和岭东过山瑶,春天的瑶家别有一番风味。

  从县城出发,不到一小时,大石桥乡井头湾村就出现了。一湾清泉绕村而行,过桥过洞,一眼望不到头。围着头巾、将小孩儿或前或后背着的瑶家女子正在水边浣洗着,水草就在清波中招摇。

  村里头,有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平地瑶民居——蒋家大院。历经岁月的沧桑,院落里三座大屋、八字门、文昌楼,以及门梁、窗户、屏门上的木石雕刻装饰,依旧保存完好。

  终于找到了这条清溪的源头!碧绿的井水从山底涌出,天然地形成了一个泳池,像一大块翡翠嵌入了地里。天气热了,这里便是孩子们跳水的天堂。

  要看原生态的瑶寨,还是得去大山里走走。

  沿着冯河一路往东,务江、花江、洪江、贝江……纷纷朝你奔涌而来,一座座的吊桥从江面上跨过,摇摇晃晃。

  沿着濠江旅游公路前行,不多久,就扎入了大瑶山里。参天的楠木、杉树、松树与原始的灌木林混居在一起,负氧离子瞬间激活了所有的细胞。听!好大的水声!原来是一公一母的蜜蜂吊(瑶家人喜欢叫瀑布为吊)。公吊犹如白色的缎带气势恢宏地从天而降,母吊则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地隐于半山的岩石门后。公吊和母吊,隔着山间小道,深情相望。

  离这15里开外,清粼粼的濠江上,几只竹排漂来荡去,对岸的瑶寨,名叫天堂。一座接一座的吊脚楼,与它身后的青山一起绵延。依山沿河望去,楼间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没有尽头。再过两三年,涔天河水库扩修后,这里就会被淹没。

  瑶族祖居深山野岭,过山瑶就喜欢结寨于山中溪边,或建村于云雾缭绕之山头。香草园是属于后者。

  它是湘江乡庙子源村里的一个自然村组,因曾经遍布可去虫去臭的陵香草而得名。“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刘禹锡的《潇湘神》大概是这里最好的诠释。摘一棵香草握在手心,清淡的药香味。村民说,这香草是香精的一种原料,叶愈干香愈浓。白雾笼罩藏于大山褶皱之间的香草园,好似一幅3D水墨画。千年红豆杉、湘妃竹、四方竹……待你在画中循迹。

  离县城两个多小时车程,平地瑶与过山瑶之间,还有片号称“湘南清代瑶汉杂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建筑群落——大圩镇的宝镜古居。

  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宝镜何氏先祖何应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怡情山水之际,爱上了这里的风景,于是举家迁来建宅定居。

  这座何家大院坐东朝西。门前一湾溪水,自南往北绕村而过。那龙舟似的房子,似乎要载着它漂洋过海。屋后一座元宝山,一排排松树如孔雀开屏,青翠欲滴。这三堂九井十八厅的建筑,气势恢宏,却不失细致精美。青石板一块块整齐地排列出图案,偶有杂草顽强地插足于石缝之间,幽绿的叶子倒垂出暖暖的春意。飞檐翘角映衬着蓝天,木制的小门如画框,框住了门外那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也框住四季如画。

  溯潇水

  麻江河边长鼓舞

  冯河与沱水相互缠绕,在峭壁如削的豸山下携手汇流成潇水,款款北去。一座小小的寺庙奇特地镶嵌在峭壁中,山顶是直插云霄的凌云塔。春天,岩壁上挣扎出的植物如花朵装饰着这座四教合一的古寺,而整座豸山仿如一只独角兽去欢饮那潇水河里的春水,令人春思奔涌。

  溯潇水而上,黄龙山下的麻江河一直到湘江乡。河边有个叫桐冲口村的地方。

  远远地听到了鼓声,远远地看到了鲜艳的身影。村里的瑶家人身着盛装,吹着唢呐,敲着锣,舞着长鼓,穿过田间,跨过麻江,一直跨过了桥头,来迎接客人了。这是瑶族的最高礼节,叫长鼓迎客。长鼓是瑶乡的标志,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鼓舞则是瑶族风情的灵魂。

  待你在门前坐定,长鼓舞便开始了。十四位舞者围着一张八仙桌绕圆而舞,有两位则在八仙桌上屈膝弯腰,腾挪跳跃。他们左手持鼓,右手拍击,鼓声时徐时急,舞姿也时而慢步、时而雄劲,72套动作还未舞完,人早已心神振奋。每到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或贵客临门,瑶族人定会这么舞上一回。这一次,他们把相邻的清塘壮族乡的同胞也请来切磋技艺,虽说壮瑶不分家,但四个壮族姑娘跳的长鼓舞和瑶族的有很大不同,如瑶族人建的是木板房,清塘乡壮族人建的是砖房,因此长鼓里表现的动作也不同。

  春光明媚,门前的麻江河水漾起了涟漪,几只野鸭就在水中嬉戏。欢声笑语中,瑶家人打起了糍粑。男男双打,男女混合双打,你也可上阵体验一回。唢呐、铜锣又响起了,瑶家人开席啦!“荷叶米粉肉”、“圣水豆腐丸”、“瑶家十八酿”……满桌都是瑶家人的热情。喝上一口苦甜相混的瓜箪酒,余味无穷。

  要想知道瑶族人的全部生活,要到县城的盘王殿。

  在这里,你才知道瑶族人为什么喜欢打长鼓?为什么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是盘王节?为什么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瑶族人要到这里来祭盘王?你也才知道,瑶族人的生活中还有炮节、火烧龙狮、蝴蝶歌、度曼尼、奏铛等你第一次听说的奇特民俗。

  寻龙犬

  滚龙夜舞瑶山巅

  你一定没有见过龙犬。

  据瑶族起源的传说,盘王是具有神力的五彩龙犬所化,龙犬就成为了瑶族人的图腾。可是,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在江华,从来不缺“龙”的身影。

  先去瑶山里找找吧!

  “咚咚锵、咚咚锵……”夜幕初垂,山中浓雾弥漫,春雨淅沥,一条色彩斑斓的龙正穿行于瑶山的夜色中。靠近一看,它竟没有完整的龙身,而是一个个形似蜘蛛的小龙灯组成。轻轻舞动,风从龙灯上的风耳灌入,上面的龙珠便自行转动起来, 如巨龙在云海中翻腾。四盏写有百业兴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星星牌灯围绕在龙身四周,相伴而舞,满满都是对来年美好的祈愿。

  这是湘江乡庙子源村的滚珠龙。每年的正月初一,这里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少,会组成一支舞龙队,绕过田间,穿过山林,将福气送到每一户门前,308户人家正好需要15天的时间。元宵节后,他们就将龙灯烧成灰撒入麻江,喻为“送龙归海”。

  正在舞龙的队伍中,小的12岁,最大的有75岁。他们身手矫健,舞起了漫天光彩,瑶山的夜色顿时生动起来。团龙、踩八卦、搓草绳、龙上树......全套二十多组动作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细细的春雨打在他们脸上、身上。炮声轰轰,个个舞得更起劲了。

  县城的东边还有一个关于龙的传说。

  南海九龙太子为心爱的荷花姑娘家乡解除旱灾,将南海甘泉引入山中。龙王获悉后,勃然大怒,欲封堵泉水。为守护甘泉,玉皇大帝将九龙太子化为一棵大樟树,荷花姑娘则化为大香樟树上一棵小香樟,相伴相依。

  这口甘泉就是现在的九龙泉,位于九龙井原始檵木林。青黑的檵木扭曲盘旋,树叶细小。远看,如一条条龙,舞动着身躯。那颗长了两千多年的香樟树下,股股清泉、串串气泡不断冒出,丝丝缕缕的波纹,清晰分明,水草如龙鳞一般,被当地人称为龙鳞草。

  最正宗的龙犬,当是县城中心瑶族图腾园里的了。据说是参照瑶族画家王孟义在江华边远瑶寨采风时,收集到的一尊古青铜器“坐地龙”而来。

  往园里一瞥,广场中,一个用390块各重1800公斤的花岗岩石雕制镶拼而成的世界最大的龙犬图腾坊跃入眼前。龙形犬姿的龙犬,或蹲或立,穿云破雾,仰天长啸。四周烂漫的桃花相映,好似它在呼唤你到江华来赏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