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战“最后一公里” 洪江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巍 卢丹 编辑:刘飞越 2014-04-09 10:04:00
时刻新闻
—分享—

  黄巍 卢丹

  春暖花开时节,行走在洪江区桂花园乡均冲村的田间地头,只见一座座精修的塘坝,静卧山丘;一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一亩亩碧绿的庄稼,随风起舞。“实施小农水项目,可以提高蓄水、保水、抗旱、排洪能力,可以解决稻田、经济作物的灌溉问题,可以使我们的稻田旱涝保收,小农水可是最受村民们欢迎的项目。”村支书向培春高兴地说。

  “庄稼稳产高产,兴修水利最关键;抗旱防涝,兴修水利第一条。”洪江区水利局局长戴英红说,去冬今春,该区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通过加大规划力度、改革资金管理、创新建设管理机制等举措,决战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

  目前,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50余处,完成投资700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6万个。

  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

  领导重视是兴修水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为贯彻落实怀化市委、市政府“三级干部下基层,百万群众修水利”活动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去年10月份以来,洪江区开展了两级干部下基层万名群众修水利活动。

  洪江区工委、管委成立了以区工委书记邓小建任政委,区管委主任周华为指挥长的两级干部下基层万名群众修水利活动指挥部。出台了冬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绩效考评办法。

  同时,明确了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目标。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实施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50处,其中整治水库山塘工程50处、整修各类渠道50公里,整治新建各类溪坝、泵站、小水窖、机井等小微型水利工程100处,新增灌溉面积4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亩。

  各级干部率先垂范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区工委书记邓小建深入“前沿”,到联系点茅头园村参加冬修水利劳动;管委会主任周华与水利部门筹划方案,奔赴项目一线督战,区管委副主任黄民川带领水利局等单位,走进田间地头,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

  为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洪江区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共同参与的水利冬修氛围。实行标语、报纸、电视齐上,网站、资料同发,共发放宣传挂图500余份,宣传单1500余份。

  各驻村干部通过走村入户、与群众座谈、村级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两级干部下基层,万名群众修水利”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以及进展情况和效果,使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创新思路 加大投入

  冬修水利,规划先行,指导为重。

  区水利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3个小组下到3个乡对每个村组冬修水利建设计划进行实地规划设计,并向农民群众详细讲解了冬修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申报、扶持奖励办法,认真听取了农民群众对冬修水利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在充分尊重当地村支两委、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区水利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群众自主、广泛参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完成了3个乡冬修水利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合理确定了工程规模及建设资金、模式和方案,做到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确保了组组有任务,村村有工程,乡乡有重点。

  水利冬修,资金保障是关键。

  “采取‘各方资金合,区财政挤,后盾单位帮,自身筹’的办法,加大水利冬修资金投入力度。”戴英红介绍,区财政整合现代农业、农开办等支农资金307万元,国土移民部门项目资金161.3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全区21个村的后盾单位落实了32.66万元的资金扶持,群众投工投劳6万个。

  洪江区法院是常青乡新桥居委会后盾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为该村落实了3万元的扶持资金,为该村冬修水利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桂花园乡川山村岩山脚组村民不等不靠,经村民多次开会讨论,以及乡水管站现场勘查规划设计,决定自发修建1处灌溉、人畜饮用水工程,预算25万元。

  25万元,对于一个偏僻的小组来说集资起来相当的困难,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征地补偿款利息有10万元,全组每户再集资2000元共得12万元,用于购买管材、水泵及工程材料……”村民大会通过后,全组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历时1个多月,在全组群众的努力下完成水井1座、50立方米高位水池1座、田间灌溉水池2座、铺设各类管道8公里。目前,工程已开始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用水难题,看着自家有了方便的自来水、田间蔬菜可以方便的灌溉,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狠抓质量 强化管理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质量不能忽视。

  区水利局抽派水利股、防办和各乡水利建设中心技术骨干,执行技术责任制和挂点联系责任制,严格控制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规范程序,蹲守工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区管委副主任黄民川多次强调。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区还实行“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制度,制定奖惩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和组织、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为了解决“重建轻管”问题,近年来,洪江区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机制。全区3个乡21个村已成功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积极推行农民直接参与的建设管理新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民主协商组建非营利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田间用水,组织用水户建设、改造和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向用水户合理收取水费,提高用水效率。

  “水渠新修了,我们就等于买了个保险,以后就可以旱涝保收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从他们质朴的脸上,从一处处高标准的水利工程,深切地感受到民生水利,惠及民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