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5月1日讯(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周俊 谢立松)“这里林子很大、管护科学、交通又方便,可以做我们的用材基地。”4月22日,前来冷水江市金竹山镇东风村考察的木材商,看到村合作社种植的1000余亩杉木林后,当即与村里达成合作意向。村支书肖子民感慨地说:“新农村建设不仅把道路修通了,还鼓励村里创办起林业经济,村民在家种树比外出打工的收入还要高。”
2010年12月,冷水江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统筹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在农村着力打造“风貌改造片、社区新建片、休闲观光片、农业产业片”,积极稳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等6个一体化建设。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为此,冷水江市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7000余亩,发展苗圃场、栽种珍稀苗木、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同时,按照“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全力推进中药材、油茶林、金银花、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无公害养殖小区建设,形成了铎山水果、渣渡油茶林、矿山金银花、禾青无公害蔬菜、三尖粮油等特色品牌。
为保障农村产业发展,该市进一步强化基础配套,修通村组道路,解决农产品“下山难”,加速农业信息流通,驻点为农民解决技术障碍;设立城区蔬菜销售超市,销售农业基地产品。目前,冷水江已实现新农村建设“三年见效”,并拥有农业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2013年,冷水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07元,增长幅度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