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2013年度“省十佳组工干部”先进事迹摘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孙敏坚 编辑:刘飞越 2014-05-12 09:12:1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2011年以来,全省广大组工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树立“公道正派、开放开明、务实负责、严谨守纪、无私奉献”形象的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涌现出一大批党性坚强、公道正派、求实创新、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甘为人梯的优秀组工干部。今年初,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杨友文等10人记一等功并授予“湖南省十佳组工干部”荣誉称号。本报特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杨友文

  苗乡群众的“贴心人”

  【人物】

  杨友文,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扎根苗乡20余年,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故事】

  杨友文常说:“爱百姓就是要真心真意,尽心尽力。”

  2003年,杨友文在五团镇铺路水村调研时,了解到村里品学兼优的小姑娘陆辰花由于家庭贫寒,正面临辍学的困境。他当即掏出200多元钱塞到辰花手里,并向她承诺:“以后你上学的事我管到底。”接下来的8年,他每年都拿出2000多元用于辰花的学习和生活。在他的资助下,2011年,陆辰花考上了南昌大学。

  2013年3月,身患直肠癌的白毛坪乡白头坳村青年杨红亮找到杨友文,说自己一直梦想加入党组织。杨友文带着他向当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并拿出3000元给杨红亮治病。9月,杨红亮过世,妻子出走,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杨友文得知情况后,又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为两个孩子办理了孤儿资助,并资助孩子上学。

  近年来,杨友文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达70余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37人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感言】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钱,也不在于他当多大的官,而在于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

[NextPage]

 

  周明星

  倾情奉献为基层

  【人物】

  周明星,道县县委组织部党建室主任。他勇于担当、锐意创新、心系基层,树立了组工干部可信、可亲的良好形象。

  【故事】

  2013年7月,县委对全县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半年检查,周明星担任检查组长,每天需到2个乡镇8个村去实地检查,往返达300余公里。当时天气炎热,他的痛风病复发,痛得连走路都十分艰难,但他强忍疼痛坚持工作,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痛得眼泪直掉。家人劝他在家休息,但他第二天一早又一瘸一拐带队出发,硬是坚持了5天把检查工作做完。

  前几年,他负责探索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全县120个后进村、难管村全部得到了转化晋级。为巩固后进村整顿工作成果,他建议县委在全县开展模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已有38个村(社区)被评为“模范村(社区)”,50名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社区)主任享受了乡镇事业单位干部的待遇。他还积极抓离任村干部的困难补助和养老保险工作,解决了1400余名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感言】

  组织工作要做好,必须作于细、善创新。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NextPage]

 

  谭祥贞

  生命如歌砥砺前行

  【人物】

  谭祥贞,娄底市娄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从事组织工作16年,患鼻癌晚期仍带病坚持工作。

  【故事】

  2012年6月,娄星区在全省率先推行远教——网上供销社“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为了把试点工作尽快铺开,他冒着酷暑,带头深入石井镇16个村,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前期调研,连日的劳累和炎热,他的鼻子开始流血,他只是用纸巾堵堵,又继续工作。

  在他的指导下,不到一个月,石井镇就建好了5个远教-网上供销社“数字乡村”示范点,再以点带面,在全镇进行推广。石井镇通过“远教——网上供销社”平台,发放人才招聘、供求交易、党务、农业政策等信息1万多条,帮助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开通了网上店铺,销售特色农业产品300多万元,有效实现了党务、政务、商务、为民服务“四务合一”。

  2013年7月,他在乡镇街道、机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讲话时,突然又流鼻血不止。到医院一检查,竟是鼻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旧牵挂着工作,每逢同事前去看望都要仔细询问一番。

  【感言】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心存感恩之心。希望能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以报答组织和群众的关爱。

[NextPage]

 

  彭志清

  组织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

  【人物】

  彭志清,湘乡市委组织部主任科员。在湘乡市委组织部一干就是20年,早就把组织工作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故事】

  任党建组组长、远教中心主任不到半年时间,彭志清就跑遍了湘乡市300多个村(居委会)和20多个企事业单位,全面掌握了湘乡市党建工作的现状。

  事必躬亲,深入基层和群众中了解第一手资料,是他多年来秉承的原则。在推进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时,508个项目村的选址、招标再到最终的验收,每个环节他都要到现场,事事把关,奔波行程达2万公里。在远教站点的建设方面,他也是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跑,做到732个站点的设备和学用情况都了然于胸。

  彭志清在勤动腿的同时,还善于动脑。他主导实施了创先争优红五星工程、党建连心工程及农村外出党员跟踪管理制度,并在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上大胆尝试,建立“站点+协会”、“站点+专家辅导”、“远程教育+示范户”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远程教育平台成为群众致富的好帮手。

  【感言】

  在基层工作,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忠于我热爱的事业,无论多苦多累,我从不后悔!

[NextPage]

 

  肖育民

  永不言累的“孺子牛”

  【人物】

  肖育民,溆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他10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组工岗位上。

  【故事】

  肖育民是一个心无旁骛的人。在他眼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溆浦共有43个乡镇、694个村(居委会),平均每个工作日跑一个村,都要3年多时间。肖育民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许多基层干部说:“肖部长下乡就像来取火,饭也不吃,茶也不喝,办完事就走”。

  在工作中,肖育民“认真”是出了名的。分管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时,全县600多个项目村他全部交由乡村两级公开招投标,并逐个检查验收。一些人想通过他承揽项目,被他严词拒绝。2006年,全县推行农村党支部换届“公推直选”模式,为了统一乡镇的思想,他连续20多天白天黑夜连轴转,逐个上门解疑释惑、督办落实,最终使“公推直选”在溆浦取得圆满成功。

  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肖育民创新摸索出了发展党员“三会三推三审定”工作制度、“三提议一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等一系列党建工作载体和特色品牌,取得积极成效。

  【感言】

  只要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工作就有动力、就有乐趣、就有收益。

[NextPage]

 

  卢玉贤

  创造“能人返乡”的安仁模式

  【人物】

  卢玉贤,安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他工作务实,敢于担当,坚持在基层党建工作上推陈出新,竭诚为基层服务。

  【故事】

  基层如何建设,党建如何加强,党员如何管理,百姓诉求如何解决,小基层内有大乾坤。卢玉贤一直思考和探索着这些问题。

  安仁是农业大县、国家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43万人口中有13.4万在外务工。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经常年打拼,崭露头角。卢玉贤瞅准了这批在外能人所蕴藏的巨大资源,主动思考如何用好这批能人发展县域经济,更好地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卢玉贤积极探索实施“能人回村” 工程。首先,他主动邀请妹妹卢玉华回乡投资2.1亿元兴办了郴州锦富科技公司,以实际行动为安仁外出能人回村作出了示范。近几年,安仁县通过选派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到村挂职和实施“能人回村”工程,吸引了大批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全县外出务工党员经济能人共引进项目176个,完成投资7.8亿元,创造财政税收2300万元,投资家乡公益事业1500余万元,帮助2.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为贫困地区开创了一条能人返乡推动县域发展的新路子。

  【感言】

  我只求感恩,把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我魂牵梦绕的基层党建工作。

[NextPage]

 

  祁辉

  组工干部学无止境

  【人物】

  祁辉,安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他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和追求,荣获“全省党员学习明星”等称号。

  【故事】

  “坚持学习、用心工作、快乐生活。”这是祁辉挂在嘴边的话。因此不论多忙,他总要抽时间阅读、写作、思考。通过学习,他从组织工作的“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他对全县党建工作情况如数家珍;他讲的党课成为干部培训教育中的丝丝春雨,常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祁辉深知“学以致用”的深刻内涵。他组织开展以“一访两记三解答”为基本做法的“民情直达”活动,推动组织干部接地气;积极推行被举报干部管理“三项制度”、县管干部“第二档案”、农村党员发展“新三三制”、“权责对等”初始提名机制等具有安化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枝独秀不为美,万紫千红才是春”。他经常鼓励组织部机关干部学习,组织开展“读书、讲课、写作、竞赛”四大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下,县委组织部干部的能力提升很快。

  【感言】

  组织部长手中的权力意味着责任,作为一名组织部长,应该懂得学无止境,学会在学习中熟悉业务、提升本领、绷紧底线。

[NextPage]

 

  曾小明

  精雕细琢严断“案”

  【人物】

  曾小明,衡南县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室主任,在枯燥繁琐的档案工作中勤恳耕耘、默默奉献14年如一日,虽罹患癌症,却坚守岗位,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故事】

  面对9600多卷干部档案和人手紧缺的情况,曾小明每天起早贪黑,后来干脆直接住到档案室。无数个双休日与深夜,她在档案室“精雕细琢”,细心整理着一份又一份档案。

  2013年2月,曾小明因患乳腺癌住进医院。期间,仍有不知情的干部打电话向她咨询和请教业务,她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和指导。后来,干脆每周向医院请假一天到办公室解疑释惑。9月初,还没完全康复的曾小明坚持回到岗位,医生和朋友劝她要注意身体。她却笑呵呵地说:“没关系,上班做事人还精神些,边做事边治病嘛。”

  因为化疗的影响,曾小明的手臂经常疲劳乏力,晚上也难以入眠。但这位恪尽职守的“老黄牛”却从不肯歇息一下。经她整理的档案,材料齐全,目录清楚,严谨规范,整洁有序。对档案中“三龄两历”等材料的审核,一向和气的她严苛得像个“女包公”,一些弄虚造假或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经她之手都被一一“揪”出。为此,她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还遭到电话骚扰和恐吓,她却始终坚守坚持原则这条底线不动摇。

  【感言】

  深受党的教育多年,服务人民的宗旨我一直不敢忘记。尽职尽责本来就是分内的事。

[NextPage]

 

  邹湘柳

  女监警花的大爱柔情

  【人物】

  邹湘柳,省女子监狱政治处副主任,三级心理咨询师。她积极探索新时期监狱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突出组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被誉为女子监狱的“知心姐姐”。

  【故事】

  面对女监女同志多、职工多、老同志多的实际,和监狱监管改造压力大等困难,邹湘柳以敏锐的洞察、理解和坚持这“三大法宝”,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次,一贯表现很好的警察小汤工作上屡屡出错。通过多方打听,邹湘柳了解到,小汤因与婆婆矛盾激化、丈夫不理解而离家出走了。邹湘柳一边开导小汤要理性处理家庭问题,一边带着她上门与婆婆沟通。得知婆婆是因为小汤每天上班早出晚归,自己要带孙子又要做家务吃不消而生气时,邹湘柳流着眼泪说:“阿姨,您辛苦了!我代表组织感谢您的辛劳,我们每位警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共同付出啊!”慢慢地,婆媳矛盾消除了,这个家也保住了。

  在2011年监狱实行特殊岗位轮岗交流制度过程中,利益受到影响的曾某曾对邹湘柳破口大骂。邹湘柳毫不计较,得知曾某的母亲病危,她多次前往探望。老人家去世时,她第一个赶去帮助善后。曾某终于被感动了,冷静下来才发现的确是自己确实不讲道理,并主动向邹湘柳致歉。

  【感言】

  姐妹们都不容易。将心比心,为她们做一点实事,我才能心安。

[NextPage]

 

  吴锦波

  为了组工干部的光荣称谓

  【人物】

  吴锦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在高校组工岗位工作10多年,他公道正派、开放开明,为学校党的建设和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事】

  2010年7月,吴锦波任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当时,学校面临5个单位合并带来的处级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的困扰,制约学校的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触动有些人的利益,各方的招呼和压力也闻风涌来,老领导、老同学、老朋友纷纷找上门来求情。为了使干部工作规范有序,他根据《干部任用条例》修订了一系列选拔任用制度办法,规范机构设置及干部职数,把领导、自己的权力首先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碰到有说情的,他立马以制度来说服他。改革后,学校处级机构由原来的71个压缩至52个,机关处级领导干部由原来的90名精简至79名。

  2011年,学校处级干部新一轮聘任工作全面铺开,这项工作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因有章可循,整个工作顺利推进,各种矛盾得到化解。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好朋友多次和他打招呼要去理想点的部门,他严词拒绝说:“朋友有困难我肯定帮忙,但是人事安排上,我是一名组工干部,一定要坚守公道正派,请你理解。”

  【感言】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基本职业属性,为了组工干部这个光荣的称谓,我们要始终坚持公道正派,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本报记者 孙敏坚 整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