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用真感情践行群众路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光荣 编辑:王津 2014-10-11 10:34:21
时刻新闻
—分享—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褒奖和重用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努力方向。能否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取决于对群众的感情是否真挚。对群众有没有真感情,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是共产党员党性原则的集中表现。

  一、真感情要用真心来培养

  党员干部对群众有没有真感情、心中有没有群众,是能够看得见、听得出、感受得到的。面对群众时的语气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不一样,所做的决策也不一样。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主动贴近群众,才会掏“心窝子”与群众交心,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用真情帮群众办事情。

  筑牢对群众的感情基础,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感情取决于立场。群众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没有群众立场,对群众的感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站稳群众立场的第一步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观察和分析事物,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自觉融入群众,用群众的视角察民情、用群众的心思体民难、用群众的办法解民忧,才能扎牢群众立场的根基,也才会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品德和素质。

  保持对群众的感情热度,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心中没有群众,就会对群众漠不关心,对群众的事熟视无睹。只有倾注真情关心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对群众的感情才会与日俱增,才会用实打实的行动巩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与群众的“鱼水情深”。心中装着群众,才能培养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办实事,做到知民情、暖民心、谋民利。把准对群众的感情脉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最明白党和政府应该做什么。任何时候,群众呼声都是第一信号、群众需求都是第一选择、群众满意都是第一标准。如果不深入群众,没有与群众交心谈心,就弄不清实际情况,听不到群众心里话。对群众的所思所盼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就可能失去方向,目标就可能脱离实际,政绩就可能违背群众意愿,党和政府甚至可能失去群众的支持、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出台政策、制订规划、谋划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尽可能地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把群众利益与推动工作结合得更紧密,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二、真感情要以行动来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带着感情做事,那是一种温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对群众的真感情,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谋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去损害长远和全局利益,否则会得不偿失。为了让发展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加符合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我们坚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报告、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发展,自觉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战略定力,注重发展质量,注重创造潜绩,注重改善民生。坚决不搞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不要灌水掺假、发黑带血的GDP。近两年来,我们从张家界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武陵山区、生态功能区和知名旅游区“六区”于一身的特点出发,围绕谱写中国梦张家界篇章,提出了提质升级战略和“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目标,谋划和推进了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喜人变化。

  紧跟群众需求办实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风向标”,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家、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及时了解群众最急需什么、最不满意什么,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工作的重心和力量往这些方面布局,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在服务中体现对群众的真感情。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抓起,以解决边远山区的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水、产业发展、扶贫救助等方面的短板问题为重点,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年初向群众承诺,年底向群众报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每年都实施了30项以上的民生实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为了把实事办好,我们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办好群众要求办而又有条件办的事,缓办、停办大多数人民群众有不同意见的事,以求得最大公约数,尽可能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

  贴近群众生活解真难。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担起该担的责,干好该干的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与群众一道砥砺奋进、共克时艰。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问题再小也是大事,群众的利益再小也不能伤害。我们要求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把群众身边的每一个琐碎小事、每一点生活难题当作大事来抓,深入群众的生活,融入群众的世界,真心关心山区群众出行怎么办、上学远了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办事难怎么办、基层干部处事不公怎么办,治安环境不好怎么办,只有把群众家门口的、心头上的事情解决好,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三、真感情要靠制度来升华

  增进群众感情,既需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也需要依靠制度来规范、来落实,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

  联系服务群众有标准。群众与干部血浓于水的感情,不会自然形成,也不会持久不变,需要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强化。只有做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隔阂交流,干部群众之间才能越来越亲、越走越近。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综合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落实了联系服务群众“三有五个一”的要求,“三有”即有群众来访接待室、有群众监督举报电话、有工作人员去向牌;“五个一”即服务群众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清茶、一个答复、一句再见,做到接待服务群众有标准,群众不满意可投诉,群众投诉必核查回复。全市共设置了“工作人员去向牌”18340余块、“公开承诺牌”19300多块,每个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每个办事窗口都公开了办事程序和要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督促各级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时自觉做到接待热心、办事细心、解答耐心、处事公心、服务贴心,让群众了解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和去向,办事少跑冤枉路,使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和“末梢神经”。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四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联系服务群众有制度。制度的核心在于能够持久地产生约束作用。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证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期有效地贯彻落实。为此,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群众接待日、领导干部下基层等8项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推出了“四走四问四解”、“电视问政面对面”、“抓‘五联’解难题”三个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60天。组织开展“四走四问四解”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前后各半个月共一个月时间,集中走访基层老百姓、老干部老党员、回乡老乡、企业老板“四老对象”,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问候于民、问安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民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现场答解、边问边解、边整边解、统筹破解。2014年春节期间,全市共1.5万多名党员干部参与,走访“四老”对象5.7万人,收集意见建议1.7万多条,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2400多个。组织开展“电视问政面对面”活动,围绕旅游服务、社会治安、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发展环境、扶贫攻坚、产业发展10个专题,组织了10场电视问政活动,每场安排4个市直部门单位,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专家学者、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现场播放暗访视频资料,嘉宾现场发问,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现场曝光问题148个。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抓‘五联’解难题”活动,全市230名市、县区两级四套班子领导干部牵头,相关市、县区部门具体负责,分别联系项目、企业、小康帮建乡镇、建设扶贫村、城市社区,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目前,市委已决定将这三项活动提升为制度,以后长期坚持。

  联系服务群众有考核。为了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我们强调联系服务群众重在解决问题,普遍建立了问题清单和台账制、交办制、督办制、销号制“一单四制”, 对重大的问题进行集中交办或专题交办,把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市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逐个单位建立问题清单,逐个问题建立台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完成任务及时销号,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形成动力。全市2014年度“四走四问四解”、“电视问政面对面”、“抓‘五联’解难题”共交办问题570个问题,到9月底已解决368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同时,市委鲜明提出了“五重用五不用”用人导向,反复强调“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坚决不予重用”,将解决问题的情况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用台账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实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任前考察“四考合一”,双向测评、干部自评、领导点评、综合比评“四评合一”,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与干部奖惩挂钩,努力探索解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细化、量化和具体化问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