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诞辰举行纪念杨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图)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莎莎 编辑:刘飞越 2014-10-21 14:45:26
时刻新闻
—分享—

汨罗市委书记白维国(左二)与马徐然(右一)、马青柯(右二)、马波(左一)。

  红网汨罗站10月21日讯(通讯员 杨莎莎)10月20日,汨罗隆重召开纪念杨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追忆杨沫的生前往事和创作历程,缅怀她对我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杨沫长女马徐然、长子马青柯、幼子马波等亲属及生前好友,湖南理工学院院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三定,湖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创作与评论》杂志社执行主编王涘海,岳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彭东明,岳阳市文联副主席徐喜德,汨罗市领导白维国、郑晓之、周群开、彭千红、陈岭华、陈培宏、任坤,汨罗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文艺界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杨沫(1914—1995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祖籍湖南汨罗,生于北京,1931年后因家道中落,半途辍学,当过小学教师、书店店员等。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优秀作品,自1958年1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多次再版,总发行量逾500万册,并被译成近20种文字介绍到国外。1959年,杨沫又将《青春之歌》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作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作品,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精品。除此之外,她还创作了长篇小说《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东方欲晓》、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等优秀作品。
  
  座谈会总结了杨沫先生的艺术成就,回顾其创作历程,重述了《青春之歌》的艺术价值。与会者认为,杨沫在艰难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将青春岁月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她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经典,更是一种精神,即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与屈原求索精神、龙舟竞渡精神、弼时骆驼精神一脉相承。
  
  汨罗市委书记白维国强调,杨沫先生是革命的先驱,我们要永远景仰她;杨沫先生是文艺的旗手,我们要永远追随她;杨沫先生是家乡的骄傲,我们要永远怀念她。纪念杨沫先生,就是要学习她的革命精神,更好的建设汨罗、发展汨罗;就是要感召她的高尚情操,更好的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就是要传承她的文艺薪火,更好的肩负使命、履行使命。
  
  马青柯说,母亲杨沫虽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汨罗人,曾两次回故乡探望父老乡亲。作为杨沫子女,我们回来寻根问祖,并向故乡赠送一些母亲的著作和音像资料,希望能为汨罗的精神文明建设尽点微力。”
  
  会上,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吟诵了纪念杨沫的诗词,代表汨罗文艺界向杨沫亲属赠送了书画作品。下午,马徐然、马青柯、马波一行还先后来到位于古仑乡的外公杨震华墓前祭拜,并与杨氏亲友在东山学校进行座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