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兑现62年前的约定 夫妻回长沙寻访湘江渡口

来源:红网 作者:斯茅庚 编辑:刘飞越 2014-11-10 10:07:37
时刻新闻
—分享—

lih1411147.JPG

11月4日,庆祝过“钻石婚”的彭寅生和邹月吾从株洲回长沙寻找当年的湘江渡口。图/潇湘晨报记者斯茅庚

lih1411145.JPG

清末民初长沙大西门义渡亭。供图/陈先枢

长沙码头.JPG

长沙码头。

  红网长沙11月10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斯茅庚)“这个位置应该是潮宗门渡口,那个位置应该是通泰门渡口……这些都是咱俩60多年前经常乘船过江游玩的渡口。”11月4日,82岁的彭寅生带着同岁的妻子从株洲回到长沙,已经庆祝过钻石婚的他们回来兑现62年前的承诺。

  在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背后,我们不妨跟着两位老人来回顾一下当年江边繁忙的摆渡场景吧,这些就真的只是这座城市的记忆了。

  韶山相亲,两个人面对面没说一句话

  “我们的婚姻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有自由选择的成分。”

  ——彭寅生带着记者进入到了60多年前的回忆中。

  1949年7月,长沙还没有解放,许多青年都往解放区跑。彭寅生从长沙赴韶山一个亲戚家寻求到解放区谋生的路径,碰巧碰上邹月吾的父亲。亲戚说彭寅生与邹月吾都是1932年出生的,彼此结成夫妻很相配。邹月吾的父亲觉得个头1.86米的彭寅生很不错,当场拍板同意。

  在家长的安排下,彭寅生和同岁的邹月吾见了一面。当时邹月吾还在念中学。两个年轻人见面,面对面坐了十几分钟,一句话都没有说。

  邹月吾的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是共产党员,他们跟彭寅生说,长沙很快就要解放了,没有必要再往外跑了。彭寅生从中听出了,邹月吾一家对他的喜爱。

  1949年8月4日,长沙宣告和平解放。当了几年木匠学徒工的彭寅生转为了正式工人。

  1950年,邹月吾已经中学毕业。经双方家长的撮合,这年5月,彭寅生和邹月吾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没有打结婚证,没有办酒,父母把邹月吾从韶山送到长沙,两人就算正式结婚了。这一年,彭寅生和邹月吾都是18岁。

  离开长沙,夫妻约定婚后60年走大桥

  “和平解放前后的长沙没有什么休闲娱乐场所,除了看电影就是到湘江边坐船。”

  ——彭寅生说,他和邹月吾结婚的时候,长沙城往北到兴汉门就打止了,往南到了南门口附近的城南路。

  1950年,橘子洲上除南面有几个外国的领事馆外,整个洲上只有几家人。从橘子洲头到橘子洲尾,长达6公里的狭长地段看上去就是一座荒岛。尽管如此,每逢节假日橘子洲还是可以吸引不少游客。从北面的湘春路到南边的西湖路,湘江东岸一路都是渡口和码头。

  邹月吾在韶山冲长大,从小没有见过大江大湖,而嫁到长沙后家门口就是宽敞的湘江。只要是节假日和礼拜天,彭寅生带着新婚的妻子到渡口坐船到橘子洲玩一玩。这也成了这对新婚夫妇最喜欢的休闲活动。

  1952年,彭寅生和邹月吾因工作需要从长沙搬到了株洲。他们相信,政府肯定会把橘子洲打造成可供游玩的景区,也肯定会架设跨河大桥让生活在湘江两岸的市民轻松过河。临去株洲前,尽管从长沙城区到橘子洲还只能通过渡船,但夫妻俩彼此约定,假如结婚60年后他们还健康地活着,那么就要徒步游览橘子洲,并且走大桥从橘子洲到主城区看看新婚时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故地重游,高楼大厦替代了当年的家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洲,跟60多年前相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已经庆祝了“钻石婚”的彭寅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2014年11月4日,彭寅生夫妇带着62年前的约定回到橘子洲。

  问天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橘洲客栈、潇湘名人会所、朱张古渡……每一个景点夫妻俩都要呆上好几分钟。彭寅生喜欢橘子洲的竹园和桃园,邹月吾则喜欢橘子洲的梅园、桂园。

  游完橘子洲,彭寅生两口子感觉有点累了,儿媳妇劝他们坐地铁过湘江算了。彭寅生执着地说,“这是我们60多年前的约定啊,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最终,老两口沿橘子洲大桥步行过湘江,走到他们当年生活过的通泰街和民主东街——一栋栋高楼大厦替代了62年前他们的那个家。

  [城市记忆]

  老人记忆中的湘江渡口

  站在橘子洲尾的湘江边上,彭寅生指着湘江东岸向记者说,“现在的橘子洲大桥东桥头就是当年的大西门渡口,往北分别为福星门渡口、潮宗门渡口、通泰门渡口,往南分别为小西门渡口、灵官渡口、文津渡口”。

  彭寅生介绍,橘子洲大桥以北的福星门渡口大约在现在的中山路位置,潮宗门渡口和通泰门渡口就在现在的潮宗街和通泰街。橘子洲大桥以南的小西门渡口就在坡子街上,灵官渡口在现在的劳动西路上,文津渡口在现在的六铺街上。

  “除了7个渡口外,还有3个码头。”邹月吾补充道,橘子洲大桥以南的西湖桥码头是个比较大的码头;大约在现在的湘春路口和湘雅路口一带还有两个码头,一个是专门运送木材的木码头,一个是专门运送粪便的粪码头。湘雅路口当时有两个很大的粪池,每天有专门的工人到各条街巷收粪便倒在粪池,然后通过船只转运到益阳和岳阳。

  被逐渐取代的湘江渡口

  11月9日,记者带着两位老人的“记忆”找到湖南文史馆馆员陈先枢。

  “两位老人说的这些渡口和码头位置基本准确”,陈先枢介绍,长沙渡口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到上世纪60年代末,长沙一直就是依靠摆渡划船送人送货过江的。

  位于五一大道路口的大西门渡口,自古以来就是运送游客过河的渡口。清朝嘉庆年间到清朝末年,这个渡口由民间捐赠建成免费送人过河的义渡口。位于六铺街口的文津渡,与橘子洲上的朱张渡和湖南大学自卑亭连在一起,成为长沙一条古游道。

  渡口除了渡人还渡车。所有的车辆都从位于中山路口的福星门渡口通过,这里有两艘大型轮渡船,每艘一次可运载很多车辆过河。因橘子洲呈南北向把湘江分为东西两半,轮船必须分两段把车辆运过河。第一次由橘子洲东侧的轮船运送至橘子洲,到现在江神庙前的庙前街中转,第二次由橘子洲西侧的轮船运送到溁湾镇。摆渡时代,车辆每次过河至少要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而位于劳动路口的灵官渡,主要是运输货物。

  1972年,橘子洲大桥建成,随后长沙港口外迁到霞凝港。靠近橘子洲大桥的渡口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开始两年,还有一些小船送人过河,后来就再也没有生意了。大桥、隧道,随着一条又一条过江通道的建设,靠摆渡过江在长沙城区永远成为历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