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手记:留住回得去的故乡需要更多“唐湘鹏”

来源:红网 作者:廖洁 编辑:李艳华 2014-12-01 22:07:0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专题:唐湘鹏的侠客行
  
  相关链接 “徐霞客”的侠客行:徒步两万里为文化遗产“立传”

  我想,唐湘鹏为家乡的文化遗产“立传”不是为了出名。
  
  不然,在这长长的七八年间,他那在媒体工作的儿子早就可以将父亲的事迹宣传得广为人知,而不是在我们今年接到这个线索后,用搜索引擎查找“唐湘鹏”三个字时,只能找到当地媒体零星的一两篇报道。
  
  唐湘鹏为文化遗产“立传”也不是为了金钱。
  
  不然,他不会在妻子的抱怨声里,仍然坚持将微薄的收入全部投入寻访之中;不会为节约资金,长年穿着儿子穿过的旧衣服;不会在邻居纷纷建新房子时,他家的房子却从未翻修,卧室的墙壁渗水厉害,家具大部分都是七十年代所造,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古人云: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我将唐湘鹏的故事告诉我的朋友,说有这样一位老人,不求名利,不求回报,每天每年如苦行僧一般,为了记录故乡的历史日出而访,日落而归,忙至凌晨而息。是什么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呢?朋友想了想,说,应该是一种责任和情怀吧。
  
  唐湘鹏告诉我,他每发现一处新古迹,都会异常高兴,抓起相机咔嚓咔嚓希望把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记录下来;而看到旧物被毁,他会觉得非常痛心,因为破坏了、消失了,将再不复返。
  
  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大概都融入了一种难舍的故土情结吧,至少我是这样。在城市里为生计奔波时,梦里时常会出现故乡的风景,当我回到家乡,站在熟悉的土地上,会忍不住去看看小时候曾陪伴过我的东西,会好奇,有时也会追问。
  
  在过去的年岁里,谁曾在这里倚窗而读,当他抬眼时看到的是和我眼中一样的风景吗?谁曾在这里踏歌而行,他的心情是不是和今天的我一样明朗开怀?谁曾在这里挥别故土,父母相送时的眼泪落在我脚边的泥土之中了吧?又有谁曾经衣锦还乡,乡亲们争相观望时的场景是不是像如今的人们追星一样热闹非凡呢?
  
  如果那里还有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或半截残垣断壁,抑或是更多的来龙去脉,那么,站在那里的用目光触摸历史的我,会和你一样,感觉到时光之门被轻轻推开,一帧帧画面、一个个故事随着时光的逆转,纷至沓来。而这种现实和历史的连结,总是那么让人心悸,让人归属,让人心生感慨:这儿就是我的故乡啊。
  
  那么,当城市化以无坚不摧的力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进行“洗牌”,当民俗、古迹、村落等代表文化遗产的符号慢慢离我们远去时,谁为我们保存这些历史的载体,让忙碌的我们偶尔想起故乡时,能够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呢?
  
  在政府、专家们力所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唐湘鹏”了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