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妇突发羊水栓塞 33名医护人员奋战10小时逼退“死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涵敏 编辑:刘飞越 2014-12-27 09:59:24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25日13时25分,32岁的周超(化名)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生下3.2公斤的儿子。

  还没来得及感受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医护人员发现她的情况有异常:尽管使用催产素及欣母沛促进子宫收缩,但仍流血不止。

  医护人员马上投入到止血抢救中。产三科主任医师唐雅兵、医务部主任李博立即闻讯赶来。

  情况并没有往好的方面发展。15时左右,周超子宫收缩变差,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出血已达2000毫升以上,甚至出现了休克。

  “不好,可能是羊水栓塞。”接到电话,正在休病假的大产科主任游一平从家里赶到了手术室。

  一系列紧急化验检查结果,均指向了这个发病率仅为4/10万~6/10万的“产科死神”。羊水栓塞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即使积极抢救,死亡率仍高达80%以上。

  “产科死神”逼近,情况万分危急。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周绍明带队赶往手术室。来自产科、麻醉科、呼吸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的33名医护人员紧急会诊,确定抢救方案后开始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

  “需要尽早切除子宫,止血,去除病因。”征得家属同意后,开始实施切除手术。手术在紧张而有条不紊中顺利实施,产妇的呼吸、血压等情况开始出现转机。

  “因为她患有完全性前置胎盘和子宫肌瘤,所以才进行剖宫产。医护人员担心出现意外情况,备下了大量血浆。”游一平回忆说,整个抢救过程中,周超输血9600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2遍。

  经过台上台下一番惊心动魄的“战斗”,手术终于在当天17时25分结束。周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也随之转移“战场”。

  “谁也不敢放松警惕,因为随时都要根据产妇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病情恶化,产妇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游一平解释说。

  守在外面的家属非常着急,彻夜未眠。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寸步不离。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补充血容量,解除肺高压症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用心监护产妇的生命体征。困了,就轮流坐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的凳子上,眯一会儿。

  直到26日3时,产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凝血功能等指标渐渐恢复正常,出血控制也得到了巩固,大家才舒了一口气。26日17时,产妇暂时脱离危险,但仍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术后观察。

  记者从护士口中得知,由于身体有恙,加上没有饮食,游一平做完手术后,发生了晕厥现象。医务部李博主任因窦性心动过速,麻醉科周玮医生因高血压,在参与抢救的同时接受了吸氧、服药等措施。

  “看到她能活下来,大家松了一口气。”一脸倦容的游一平欣慰地说。

  ■链接

  什么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极低,约为4/10万~6/10万,但无法预测和预防。即使积极抢救,死亡率仍高达80%以上。约1/3的患者在发病半小时内死亡,1/3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这些死亡产妇大多因肺血管栓塞引起。还有1/3死于血液不凝或肾功能衰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