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浓浓年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善文 编辑:申太阳 2015-02-13 11:07:31
时刻新闻
—分享—

  写春联、贴年画  1960年春节,辽宁省沈阳市郊五三人民公社社员刘乃庚一家在写春联、贴年画,喜迎春节。来年的美好祈愿,被饱蘸浓墨书写在红纸上,撇捺之间抑制不住喜悦之情。红红的春联贴在大门上,花花绿绿的年画贴在墙上,简陋的小屋在吉祥年画的映衬下,变得满屋生辉,年的味道也被渲染得醇厚香甜!

  穿新衣  1954年春节,河北省唐山解家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女孩陈小翠正在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记得儿时,过年最期盼的事情莫过于穿上一件新衣服。

  放鞭炮  上世纪70年代,儿童放鞭炮。过年时放鞭炮是那时的小朋友最高兴的事,照片中几个憨态可掬的男孩,或战战兢兢地用双手捂着耳朵远远地观望,或小心谨慎去点捻,其情其景,童趣盎然。

  慰问  1955年春节,北京市的小学生们慰问军人家属洪老先生和洪老太太。

  购花灯  1961年春节,南京市民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过年,家家户户都悬挂大红灯笼,象征着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买年货  1958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留学路副食品商店出动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为居民服务。买年货是过年的“重头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副食品商店纷纷出动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货摊上水果任人选购,买卖公平,好不热闹,成为那个年代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买年画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新华书店购买年画过年,书店墙壁四周挂满了年画样品,让人眼花缭乱。领袖像和英雄人物是那个年代最为时尚的年画。那时过年,家家户户买年画、贴对联。每到年前,新华书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吃团圆饭  1953年春节,天津市民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除夕之夜,热腾腾、香喷喷的年菜摆满桌,一家老少同席,一起吃团圆饭,顺便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得与失,温情四溢,其乐融融,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包饺子  1962年春节,北京郊区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围着小桌子一起包饺子。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成为必不可少的美味。年三十晚上12时以前要包好饺子,待到正月初一子时吃,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文/图 刘善文

  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放鞭炮,春节染上了喜庆的红色;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团圆饭,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春节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几千年,中国人的春节就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一路走来。

  我收藏了四十多幅规格不一的反映春节习俗的黑白老照片,它忠实地记录下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每每欣赏这些老照片,一缕缕年的味道便飘溢而出,萦绕在我的心头,洒下阵阵暖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