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腿子”送辰河高腔进城 群众听得如痴如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丹 李焱华 编辑:杨洁 2015-02-25 09:07:27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杨丹 通讯员 李焱华

  锣鼓高腔里,农民送戏来。2月24日上午,在泸溪县城盘瓠广场,来自该县洗溪镇峒头寨业余辰河高腔剧团的演员正在表演新编剧目《柏玉霜逃难》。演员投入,唱腔动人,高潮迭起,台下群众听得如痴如醉。

  正在台下忙于指挥的老人,名叫陈文翠,是这个剧团的团长。她戴着苗家头帕,人显得清瘦,但是精神矍铄,声音洪亮。陈文翠1941年出生在吉首市排吼乡,其父是当地有名的高腔师傅,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爱上了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源于明末清初,由戏曲四大声腔之弋阳腔与沅水流域地方民族曲调融合而成,流行于沅水中、上游流域,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后来,陈文翠嫁到了峒头寨,一个有着演唱高腔传统的苗寨,她更有机会亲近这门心仪已久的古老艺术。2010年6月,陈文翠组建剧团,自任团长,而报名加入的20多名演员,都是本村农民。剧团发展,举步维艰,她与演员们省吃俭用,购置设备,加紧排练,演唱高腔。后来,县里帮了一些经费,剧团自筹了一些,演员们自制了部分道具,县文化馆和县辰河高腔传习所的老师经常前来指导,剧团渐渐风生水起。

  在陈文翠的带领下,这批“泥腿子”演员拿起锄头种田放下锄头唱戏,先后自导自演了《五虎将平西》、《松林试道》、《凤火关》、《卖花记》等一批传统剧目,并深入周边村寨演出,深受群众青睐。

  今年春节前夕,陈文翠与演员们经过精心策划和排练,推出了辰河高腔传统剧目《粉庄楼》中的故事《柏玉霜逃难》。该剧涵盖辰河高腔《驻云飞》、《苦桌云》、《新飞令》、《香罗带》等曲牌,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是一台综合性剧目。节前,已在周边村寨演出。

  刚刚演完,正准备卸装的符远香说:“以前,经常是县里干部送戏下乡来。现在,我们送戏进城,既展示了才艺,又提高了技艺,一举两得。”

  看完戏后,60多岁的张昌顺跷起了大拇指说:“一个农民剧团,能自编自导这台辰河高腔大戏,行当齐,曲牌多,嗓子好,表情好,真的很了不起,看了也很过瘾!”

  据县文化馆馆长杜远忠介绍,如今,像峒头寨这样的剧团,泸溪全县共有100余支,成员近3000人,年演出约5000场次。他们常年活跃在土家苗寨、农村墟场,让农村文化活动风生水起,有的成为誉满泸溪、辐射周边的文化品牌,有的还走出了国门拿了大奖。如县金秋民族舞蹈《阿婆情醉摇篮曲》获“首尔杯”金奖,潭溪文艺队九子鞭《潭溪是个好地方》参加亚洲音乐舞蹈才艺大赛获金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