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心为民的“村官” 记辰溪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张贤祥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雍容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 谭兴华 2015-03-05 11:45:3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怀化站3月5日讯(怀化日报记者 陈雍容)当“村官”前,因为言而有信、为人大度,张贤祥是伙伴信赖的“生意人”;任“村官”后,因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成了全村拥护的“当家人”——辰溪县柿溪乡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张贤祥,在城市和乡村,在个人发展和集体之间,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成为父老乡亲心目中的“好村官”。
  
  村官的普通一天
  
  2月15日,腊月二十七上午9:00。在临近年关的时候,笔者再次来到山水相依,美丽如画的溪口村。村口一座高标准的候车招呼站前,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忙着清理站外橱窗上的小广告。
  
  “张书记,今天有空吗?”“今天只怕不行,村里一堆事。”张贤祥露出为难的神情,但话音未落,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张礼泉他们回家来了?好,我马上就到。”挂上电话,张贤祥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准备出发,见笔者要跟着去,只好点头同意。车子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张贤祥说,前几年村里移民还有点补偿问题没有解决,这次趁着过年,人都回来了,得赶快去做工作。
  
  行至半途,就碰到了三四个村民招手拦车,张贤祥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让他们上车坐好后,对笔者抱歉地一笑:“都是乡亲,挤一下。”坐上车的村民听说笔者去采访,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是县里的记者吗?你要好好写下张书记”,“村口的招呼站你看见了吗?张书记垫钱搞得,不晓得钱收得回来不”……
  
  把几位村民送到路口,张贤祥赶到了8组村民张礼泉家。因为前期已通过打电话、上门,稳妥做好了思想工作,这次补偿土地丈量分配很顺利。拉尺、画线、做记录……一直忙到下午2:00。搞好了丈量工作的村民张礼泉很高兴,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腊肉、白菜苔、蛋汤,简单三样菜,张贤祥吃得很香:“比城里饭好吃!村里人不见外,把我当亲人,这就是好事!”
  
  下午2:30。张贤祥又出发了。因为他不仅是村支部书记,也是柿溪乡敬老院的院长。快过年了,天冷,院里有几位老人不舒服,他得去看看;村里的几户困难村民,和儿女没回家过年的老人,他也要去走走,送点钱送点东西,“让大家过个好年。”
  
  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张贤祥才稍微闲下来。
  
  村官的精彩五年
  
  溪口村地处柿溪注入沅江之滨,1200多人世代依水而居。今年43岁的张贤祥从小在水边长大,靠自己在县城城郊投资百余万元建了一座环保砖厂,一双儿女在县城读书,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溪口村因水而美,也因水而乱:因为一些移民问题没有处理好,群众对村支两委极不信任,村内公路没有硬化,群众意见大……2011年初村支两委换届,村支书、村主任和3位老支书、2位老村主任及10余名群众代表,多次到县城找到他,希望他回去竞选村主任。在说服了坚决反对的妻子后,当年5月,张贤祥高票当选溪口村委会主任。随即,他就将年收入20多万元的砖厂转让,一门心思抓村里工作。
  
  修好移民安置区的水泥硬化路是张贤祥做出的第一个承诺。但当时人心不齐,不肯集资投劳,大部分村干部担心负债也反对修路。张贤祥做出大胆决定:组织村民修路,欠债与村里无关。2012年底,规划的3条公路全部硬化。技术人员一算账,造价96万元。交通部门付了12万元,集资8万元,张贤祥个人出资60万元,还欠15万元材料款和5万元村民工资,他已于2014年底付清。
  
  张贤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解决了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起初,坪子园移民安置区生活用水直接从库区抽取,常有蚯蚓、蚂蝗等从龙头流出,400多村民为净化水质“呐喊”了3年。当选第二天,张贤祥就怀揣着报告到环保部门和电站汇报,并于2011年6月在取水口修建了生态过滤系统,彻底解决了水质问题。
  
  办好“路”和“水”这两件硬邦邦的大实事,张贤祥彻底赢得了群众的心,2014年4月,他高票当选为新一任村支书。担任“村官”5年来,除了水、路问题,他还先后解决了安置点农排及码头、灌溉水渠等13项遗留问题。2013年,张贤祥又接下了柿溪乡敬老院长这份苦差事。张贤祥用5年的时间,用心血和汗水,一笔一笔填写了一份人民村官为人民的精彩答卷。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今的张贤祥在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遗留问题后,已为村里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生态美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实现全村致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贤祥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2012年被评为辰溪县十佳创业青年,并当选辰溪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