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沅陵窑头发掘报告——战国至汉代城址及墓葬》出版

来源:红网 作者:李青松 杨宁 编辑:曾小颖 实习编辑 周芬 2015-03-13 16:36: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沅陵站讯(分站记者 李青松 通讯员 杨宁)日前,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沅陵窑头发掘报告——战国至汉代城址及墓葬》(上、下册),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沅陵窑头古城一带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是五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沅陵县文物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勘探发掘工作在省文物考古所和县文物管理所的共同努力下前后持续达13年之久。2011年,该遗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窑头古城坐南朝北,北面临河,是沅水中游一带面积相对大一点的河谷阶地,窑头古城的下游10千米处,则是酉水与沅水的交汇处,酉水直达湘西腹地,并与鄂、渝、黔山水相连。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窑头古城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文献史料中,有关窑头古城为“秦黔中郡故址”的记载早已成为一桩历史公案。
  
  窑头古城及其墓葬的考古收获具有重要意义。从古城及墓葬的排序来看,与沅水流域其他同类遗存一样,再一次证明了楚国对沅陵乃至湘西边陲的开发是始于战国早期,而大规模地建城和实施行政管理,则是在战国中期。战国晚期,秦楚之间战争频繁,沅水流域自然是处在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上,所以战国晚期的考古遗存中出现了一些秦文化的因素,从战国晚期墓葬的排序和随葬品组合和形态上清楚显示了秦文化的出现和变化的过程,为困扰多年的湖南楚墓、尤其是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墓葬的断代和性质的认定提供了一杆标尺,这样的成果为正确认识战国秦、楚之际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同时,窑头考古的成果还提供了一种历史大视野,即认识由华夏边缘到华夏内陆所具有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及认识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变迁的动态历史过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