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69岁的张良忻说,找到两名湖南女兵致谢恩情,不只是自己的心愿,也是父母的临终嘱托。均为受访者 供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广州,时间为1967年5月1日,后排左为黄琼英,右为杨友芬,前排为张良忻的父母和弟弟。
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谭里和
48年前,山东籍战士张良忻在抗美援越战争中身受重伤,几经辗转,他来到当时的“广州空军458医院”接受治疗。在这里,张良忻遇到了湘籍女兵黄琼英和杨友芬。两位姑娘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张良忻,亦与他的家人结下深厚情谊。昨日,69岁的张良忻致电本报热线96333,希望帮他找到这两位好姑娘,并当面对她们说上一声“谢谢”。
战场负伤,他结识了两位湘籍女兵
张良忻老家在山东省章丘市相公镇河庄村。1967年,刚满20岁的张良忻在一次抗美援越战斗中被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同班战友发现他还有微弱气息,爬着把他背下了山。
张良忻在野战医院昏迷了五天五夜,后又历经艰难回国,转入南宁、桂林等地医院。两个月后,仍没有脱离危险的张良忻被送往当时的广州空军458医院治疗,经全力抢救,张良忻总算挺了过来,并荣立二等战功。
鉴于他的身体状况,医院给他安排了两名女特护。就这样,张良忻结识了黄琼英和杨友芬。张良忻回忆,两位女特护带着湘音,“我受伤后生活不能自理,她们每天给我洗脸喂饭,给我接大小便,没有怨言。”
老照片背后藏着一个温情故事
一天,部队一位首长来医院看望张良忻,并协调让张良忻的父母前来医院。1967年4月下旬,日思夜想的父母和弟弟出现在张良忻面前。随后,黄琼英和杨友芬在护理张良忻的同时,兼顾照料其父母和弟弟的生活。一天,母亲给儿子擦背时感叹:“你真是有福气,这两个姑娘把你照顾得那么好。”她告诉张良忻,两位姑娘和他一样,都是1946年出生,两人都来自毛主席的家乡——湖南。
1967年5月1日,经医院批准,黄琼英和杨友芬带着张良忻父母和弟弟去广州市区逛街。两位姑娘带他们参观了中国最高的“南方大厦”,走了壮观的海珠桥。当得知他们几天后就要回老家,两位姑娘拉着他们去广州中山五路的一家照相馆,拍了张合影作为留念。
“这张照片虽然距今已整整48年,但我家一直保存着。”张良忻给记者传来一张翻拍的老照片,发黄的老照片上,前排是他的父母和弟弟,后排两位着军装的美丽女兵,就是黄琼英和杨友芬。
致谢恩情,一家人一直在寻找
1969年3月,张良忻康复出院。分别时,三双年轻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张良忻感慨,战场上的出生入死固然惊心动魄,但在医院时,两位湖南女兵的情谊让他至今难忘。
张良忻出院后便没有再和黄琼英、杨友芬联络。“我父亲7年前去世时,交待我一定要找到黄琼英和杨友芬。”去年9月,张良忻85岁的母亲在去世前,把这张收藏了40多年的照片交到张良忻手上。
“对两位湖南女兵道一声谢,既是父母的临终嘱托,也是我几十年的心愿。”张良忻告诉记者,这些年,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寻找,并和当年的“广州空军458医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取得了联系,说是两位女兵转业回了湖南。遗憾的是,张良忻一直没有黄琼英和杨友芬的消息。
“我现在享受国家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待遇,生活好了,年纪大了,更怀念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给自己无私照顾的湖南女兵,请你们一定帮帮忙,圆了我的心愿。”张良忻说,48年前的这张合影一共有三张,黄琼英和杨友芬各有一张,他盼望这三张照片早日“团聚”。如果您知道相关情况,请致电本报热线96333,我们期待和您一起见证他们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