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陶瓷前2个月出口同比增长3.5倍 产品以贴牌代工为主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侯小娟 彭雅惠 编辑:申太阳 2015-04-06 09:42:01
时刻新闻
—分享—

  出口高增长背后的利润危机

  ■制图 杨诚

  喜!

  长沙海关近日公布了今年1-2月份湖南出口数据,其中陶瓷产品(以下简称陶瓷)出口11.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5倍。

  作为全国三大瓷都之一的醴陵,2014年陶瓷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5.4%,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

  忧!

  然而,据长沙海关分析,湖南陶瓷出口数据虽然节节攀升,但是本土生产型企业却发展缓慢,“内功”不足,出口产品中,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

  【成就】

  湖南陶瓷大步走出国门

  今年初,湖南的陶瓷出口又一次迎来了“开门红”。

  长沙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湖南省出口陶瓷11.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5倍。其中,家用陶瓷6亿元,增长1.6倍,占陶瓷出口总值的53.5%;出口建筑用陶瓷3.56亿,增长39.7倍,占30.7%。

  如今,湖南的陶瓷更多的是面对国外的市场。华联瓷业——湖南最大的陶瓷出口公司,主要出口日用瓷器。去年华联瓷业的出口额为7000万美元。“国际市场占据了75%的业务量。”该公司一位欧姓营销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如今华联瓷业已与宜家、星巴克等跨国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公司与宜家的业务量是1500万美元,与星巴克是120万美元。”

  当下,湖南的瓷器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正大步走出国门。株洲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生产的日用瓷占湖南省的94.7%,全国的17%,世界的10%,居全国第三位,生产的电瓷居全国总量的45%以上。

  截止到2014年,醴陵市拥有陶瓷企业6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9家,陶瓷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5.4%,从业人员近15万人。陶瓷产品发展到5大门类4000多个品种,拥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和3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当下,株洲市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将陶瓷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

  【隐忧】

  绝大多数企业贴牌代工

  最大利润流向国外渠道商

  就在湖南的陶瓷出口数据大步增长的同时,背后却藏着不少的危机。

  “由于没有自主品牌,整个陶瓷行业利润率偏低。”华联瓷业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与宜家、星巴克的合作都是代工,“进驻宜家的门店之后,我们生产的瓷器都会打上宜家的牌子,最大的价值都被他们获取了。”

  没有品牌,让醴陵陶瓷成为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一些小老板稍微有点资金就可以买几套设备,开一个小工厂营生。带来的恶果即是“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拼量拼低价,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成本研发新产品以及高品质的产品。”湖南陶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智勇说。

  据介绍,陶韵去年的出口量是1700万美元左右,主要通过代工的渠道出口。“我们只能通过寻找国外的渠道商,再由他们贴牌销售,我们无法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获取最大利润。”文智勇表示。

  曾参与红官窑创建的釉下五彩国瓷研究专家王界明表示,湖南醴陵陶瓷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被当作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用瓷和礼品瓷,但是由于长期忽视品牌经营,造成了醴陵陶瓷“有奖牌无名牌”的尴尬状况。

  株洲海关的统计材料表明,在醴陵出口的陶瓷中,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业,贴牌比例仍然高达70%。“目前我省陶瓷产品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中低端产品占很大比重,大部分产品只能靠贴牌代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利润微薄。”■记者 侯小娟 彭雅惠

  成本连年上涨

  价格竞争严峻

  当一样产品没有自主品牌时,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将是价格因素。在成本上涨之时,市场上还要拼谁的价格最低,企业自然无法将利润做大。

  “从2009年开始,湖南的瓷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华联瓷业的欧姓负责人说,除了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之外,运输、原料等相关的成本都在攀升。

  氧化锆是釉下彩上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对于闻名世界的醴陵瓷来说,它的用量并不小。“氧化锆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1万元一吨涨到了现在的2.3万元/吨。”华联瓷业的上述负责人说。

  另外,还有瓷泥的价格。数据显示,本地生产的瓷泥500元-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 2000元/吨,但本地厂商仍然宁愿到外地购买,原因就在于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

  另外,在王界明看来,株洲陶瓷缺乏产业专业化的陶泥、釉料、制模、包装配套,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泥、釉、模”制作环节,导致投资重复、资源浪费与陶瓷产品成本上升。

  直到今年3月9日,醴陵的首个标准化泥釉模配置中心才正式投产,为企业提供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

  人才匮乏

  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为产品注入更多的附加值则意味着利润。而这些附加值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完成。

  如今,湖南的陶瓷依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出的低附加值产品,面临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等众多发展瓶颈。

  据介绍,我省去年陶瓷出口总额排名第5的泰鑫瓷业有限公司,1400多名员工中只有40名技术研发人员,更多的小微型陶瓷企业甚至没有技术研发人员。缺少人才和科技的支撑,陶瓷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醴陵只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约120多人。醴陵陶瓷产业15万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初级工人。“很多主要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再就业进入当地的小型私营企业,各个企业生产出了水平参差不齐的釉下彩产品,导致釉下彩的品牌价值降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醴陵是传统的陶瓷生产销售区,陶瓷生产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生产型”的熟练工人,但高层次的“经营型”人才奇缺,尤其是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特别是国际市场营销、外语等高层次人才少。

  贸易公司成为出口主力

  代理大量外省陶瓷

  1-2月份贸易公司大量出口陶瓷虽换来出口量增、额涨的“笑脸”,但其背后隐性的危机仍明显存在。生产型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就是其中之一。在醴陵市1-2月份发生陶瓷进出口业务的56家生产型企业中,有35家呈负增长。

  相反,贸易公司却成为了出口的主力。据海关统计,1至2月,长沙杰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陶瓷2.82亿元,占陶瓷出口总值比重达25.5%;长沙科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也达1.53亿元。

  去年10月末,杰多、科兆两家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长沙注册,随后大量采购江西等省的建筑用陶瓷出口,使得我省陶瓷出口量在数字上激增。

  “现在,江西的很多建筑用陶瓷都通过湖南出口。”文智勇说,2006年湖南开始积极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岳阳、衡阳、株洲、永州、怀化、常德等地逐渐成为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佛山建陶企业外迁的热土。

  然而,湖南的建筑用陶瓷在价格上却拼不过江西。“江西的外墙砖企业非常多,档次不高,且都把湖南作为主销区。”湖南凯美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他们也是苦不堪言。

  据他介绍,江西曾有一位外墙砖老板讲:“开线生产亏一万每条,停产就要亏三万每条生产线,还是开吧。”“他们又不能压货,所以只能低价贱卖到湖南,湖南的外贸公司更愿意代理江西更便宜的货源。”

  记者手记

  建立自主品牌

  实现产业集聚

  1915年,醴陵陶瓷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开始为世人知晓;1958年起,醴陵陶瓷被选定为国家领导人的专用瓷,享有“红色官窑”和“国瓷”的美誉。

  然而,至今,相比其他主产区,醴陵的陶瓷整体品牌相当式微。那么,湖南的陶瓷产业该如何突围?如何在国际市场上不再以贴牌的形式存在?

  “重要的还是建立自主品牌。”华联瓷业的欧姓负责人说,现在醴陵的很多陶瓷企业都开始把市场从国际转向国内,“首先在国内打响品牌,再延伸至国外市场。”

  另外,“要设立专门的新型陶瓷产业引导资金,把传统陶瓷领域之外的相关产业做起来。” 醴陵市经信局副局长曾文初说。

  茶陵华盛陶瓷公司生产总经理何耀胜说,只有实现产业集聚,才能体现产业竞争力。无论是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还是建筑瓷,产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

  另外,长沙海关综合统计处分析人员还认为,应大力推进日用瓷归入文化产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如果日用瓷归入文化产品,一方面,其退税率将有所提高,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文化元素的融入将增加日用瓷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途径,有利于陶瓷产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