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人物】陈云良:“法治”追求 此生不渝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刘飞越 2015-06-07 10:20:5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

(陈云良教授发表的部分作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长沙报道
  
  熟悉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的人喜欢叫他“陈法治”,因为大家都知道,对这位多年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法治”是他终身的追求。
  
  “法治中国”的追求者
  
  采访中,陈云良很少提自己专业领域的成就,但回顾他2014年参与过的工作,就能看出他与“法治中国”进程的“亲密”程度:
  
  参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期起草工作;应邀赴京,为国家卫计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做专题报告、介绍《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及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的立法思想;组织编写全国首份《中国法律实施报告》;主持撰写的《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若干建议》被国务院《改革内参》全文刊发……
  
  陈云良说,他会为“法治”的每一个进步所感动。2003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2004年1月,陈云良饱含深情地写下《法治中国,可以期待》。
  
  “当时内心确实非常激动,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是一部良法的出台,还是一部恶法的废止,毫无疑问,都是法治的胜利。”
  
  从2004年到2008年,陈云良每年都会撰写一篇关注本年度中国法治进程的文章。2009年开始,他开始每年主编一部《法治中国》报告,对年度法治进行反思。
  
  “尽管期间我也有过彷徨,有过气馁,但我对法治中国的未来从未失去信心。”陈云良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他更加坚定了对“法治中国”的追求。
  
  法治理念的信仰者
  
  2014年7月,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首届“法治中国·湘江论坛”上,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研究”课题组核心人员,陈云良组织撰写了课题和新成果《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若干建议》,作为论坛主题报告。
  
  这篇两万多字的报告,几经修改,被提交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政法委,并为国务院发改委《改革内参》专期全文刊发。这让陈云良感到,自己的法治理想与党中央的法治建设思想形成了强烈共振。
  
  目睹当今社会医患纠纷层出不穷,陈云良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医疗服务立法的解决思路。陈云良发表的《基本医疗服务法制化研究》一文中写道:“通过出台《基本医疗服务法》,能够有效缓解医患纠纷和公民健康权保障缺位问题,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目标。”
  
  陈云良认为,一部法律或许需要反复修改完善,但走法治化道路才是解决根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凯看来,陈云良非常讨厌法学研究走向“玄而又玄”的歧途,他更注重将社会现实与法治精神相结合的道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的重大倡议。陈云良敏锐地捕捉到“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带领下,法学院师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专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面广,加快相关法治研究,可以尽早为这一伟大战略推进贡献力量。”
  
  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2014年,陈云良担任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根据武汉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南大学法学院进入全国20强,成为全国20家五星级法学专业之一。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许中缘教授眼中,法学院的进步除了历届领导努力,更与陈云良的为人处事风格有关:“他为人谦和,办事公正,更多的保持了学者本色,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法治精神。他在传播法治精神、奖掖后进、扩大学院影响方面贡献相当大。”
  
  “法学院其实是传播法治精神的平台,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可能成为推动法治进步的一份子。”陈云良觉得,每一个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无论将来是否从事法律工作,只要心中坚持法治精神,那便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贡献者。
  
  除了进行专业课题研究,陈云良喜欢给学生们上课。2012级本科生王远征说,陈院长的讲课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更多地用启发来引导同学们掌握知识。“我们都是陈院长的微信好友,通过关注他的微信朋友圈,经常能看到他分享的专业研究成果。前天晚上10点多,他推荐的书单获得了数不清的点赞。”
  
  陈云良介绍,尽管中南大学以工科闻名,他上任之初提出法学院的专业排名能与中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相符,“至少不能给学校拖后腿吧?”
  
  但现在,陈云良希望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将中南大学法学院办得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全国,更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就好比我们对‘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法治问题进行研究,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沿途各个国家。”
  
  “到那时候,我相信法治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作为一个从事法律专业教育学者的社会责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