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名家汤素兰(左)、梅子涵(中)、王一梅(右)携手讲述“童书的想象力与品格”。通讯员 孙纯供图
亚洲少儿读物节期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为读者签名。通讯员 孙纯供图
红网新加坡6月7日讯(通讯员 万欣 孙纯 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秦芳)6月6日,以中国为主宾国、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第六届亚洲少儿读物节(以下简称AFCC)在新加坡谢幕。6月4日、5日、6日三天,10名中国儿童文学专家先后举办专场主题讲座,将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与当代新面貌呈现给全亚洲,也在中国与亚洲各国儿童文学之间掀起了一场细腻而壮阔的思想碰撞。
AFCC会场国家图书大厦位于新加坡维多利亚大街,处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但风景宜人,调皮的小鸟经常成为活动的不速之客。4日,由天津理工大学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舒伟教授主讲的“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为本届AFCC中国专家团系列讲座拉开帷幕。舒伟教授从宏观的角度,为读者带去了一场气势恢宏却又不失细腻的演讲。
为照顾到来自亚洲各国的听众,主办方特意请来同声翻译,听众可通过耳机进行无障碍收听。
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以“儿童文学的融合”为题的讲座,也让来自亚洲各国的听众,感受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博大精深。
著名画家蔡皋的演讲“桃花源记”,则成为所有插画师的必选讲座。除了绘画技巧,蔡皋老师还向亚洲读者分享了中国人“静谧”与“回归”的心灵理想国概念。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笨狼妈妈”汤素兰则与新加坡的大、小朋友一起分享了“笨狼精神”。汤素兰认为,大胆、善良、执行力都是笨狼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而这一切正是当代孩子所缺少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王一梅,结合自身多年创作与思考,讲述了“中西方童话文化的差异”。演讲中,王一梅老师将荷兰儿童文学作品《疯狂的鞋》与汤素兰经典童话《红鞋子》、美国著名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与中国作家冰波的《毛毛虫的鞋子》作对比,得出中西方童话存在安静与热闹、直观与意象之差别的结论。结尾时,王一梅说:“我们应该为区别与多彩而高兴,也应该为相同和融合而喝彩!”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则以“中国图画书的改变”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介绍了中国图画书形态与重要性的变迁以及图画书的独特魅力。梅子涵的讲座轻松幽默,引发了各国听众连绵不绝的笑声,让人感受到儿童文学没有疆界。谈及自己和女儿幼时的故事,梅子涵教授一度哽咽,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5日,冰波、秦文君、赵武平、吴双英等中国儿童文学名家也悉数登台演讲。
6日,梅子涵、王一梅、汤素兰3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又携手以“童书的想象力与品格”为题发表演讲。梅子涵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一本看似简单而内容卓越的优秀绘本《小蓝和小黄》。梅子涵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告诉大家颜色融合的物理现象,而是鼓励单纯的孩子们去拥抱不一样的人。其实,我们的AFCC就是一次拥抱,我们彼此敞开心扉交流思想,才会出现绚烂多姿的文化面貌。”
王一梅则介绍了优秀绘本《疯狂的星期二》。“为什么星期二是疯狂的呢?这本书一开始就在调动大家的想象力。”王一梅说。这个绘本讲述了沼泽的癞蛤蟆想到城里去旅游的故事,一路上它们不知道遭遇了多少奇遇,每一个细节都在和大家的想象力对决,这就是这本书的取胜之道。梅子涵补充道:“想象力绝不仅仅是天马行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是我们展开想象力的地方。”
讲座现场一名听众感叹:“中国的专家老师太棒了,他们都有真才实学,没有一个在夸夸其谈。”
新加坡图书发展理事会高级助理潘星华则说:“对于新加坡来说,中国的儿童文学水平就是世界级的。我们只会觉得这样的讲座太珍贵,很舍不得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