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后的胜利》雕塑成型 将送湖南抗战纪念馆收藏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李长宏 张璇 编辑:李艳华 2015-08-31 23:46:3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长沙铜官窑叁厂,《最后的胜利》报道团记者从全国各地带回来的浸染了抗战烈士热血的泥土,被揉捻成便于制作泥塑的粉末状。)

(专注于创作的湖南省美术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肖小裘。)

(肖小裘为雕塑所穿的布褂“缝上”细长的泥纽扣。)

(接上头部,一座人像雕塑便初步成型。)

  (制作成型的雕塑主体,就只是一个中国人,肖小裘刻意隐去了这个“人”所属的民族、地区、党派。)

  (创作间隙休息时,肖小裘淡然说起他六年前的两次病危经历,表示自己现在的生命是“用秒来计算”。)

  时刻新闻记者 秦芳 摄影记者 李长宏 实习生 张璇 长沙报道
  
  最后的胜利终于到来了!一名昂首挺胸的中国人,将四颗倒立的子弹踩在脚下,手捧一碗烈酒,祭奠在战火纷飞中逝去的数千万同胞,送别满含屈辱的年月,展望着国家和平而荣光的未来……近日,由红网《最后的胜利》报道团记者取自全国十余个抗日战场的先烈们洒过热血的泥土,最终在长沙铜官窑叁厂糅合加工,制作成一座《最后的胜利》纪念雕塑。
  
  时刻新闻记者见证了该纪念物的完整制作过程,并就设计初衷采访了纪念物设计人和制作者——湖南省美术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肖小裘。
  
  六个小时的“魔术”
  
  从一袋粗糙的泥土到一座精致的雕塑,雕塑家肖小裘只需要玩六个小时的“魔术”。一个由木板搭建而成的工作台,一块旧棉布,一个红酒瓶,两块刀片,是他全部的工具。
  
  工作从下午一点半开始。鞋底、鞋面、裤子、大布褂、纽扣,脚、腿、躯干、手、脖子、头,一部分一部分地揉捏、雕琢、粘合,一座空心的泥塑最终成型。
  
  人像雕塑各部分的比例是多少?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衣服的领子、纽扣做成什么形状?衣裤上的褶皱,怎样才能显得更自然?
  
  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也许要花上几天的时间。但对于行家里手肖小裘来说,似乎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雕塑早已在他大脑中成型,一部分捏完接着捏下一部分,从容自如,并不需要停下来冥思苦想。
  
  然而,在最后一个环节,肖小裘遇到了难题:由于整个雕塑是空心结构,悬空伸出来的双手还要端一只酒碗,随时都可能断裂。怎么办?肖小裘很快想出了办法:先用一座泥墩支撑着双臂,再小心翼翼地为他接上手掌和酒碗,待泥土稍稍风干后,再慢慢移走泥墩。
  
  晚上八点,纪念雕塑主体,也即一个捧着酒碗的壮硕男人雕塑终于成型。现场测量,这座雕像高约53厘米。肖小裘介绍,《最后的胜利》纪念雕塑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人像是上半部分,高35厘米;底座则由四颗倒立的子弹合成,高约17厘米,宽约18厘米。
  
  “雕塑就像变魔术,把粗糙的东西变成艺术品。”肖小裘边洗手边说。
  
  铭记沉重痛苦的过去 展望和平的未来
  
  为什么雕塑看起来既不像军人,也没有其他显示身份的特征,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为何脚踩倒立的子弹?记者就设计理念采访了肖小裘。
  
  “这是一件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作品。”肖小裘表示,当他接到制作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物的邀请时,第一反应是想拒绝,因为这一主题很严肃,且将被收藏在纪念馆,被很多人看到,万一失败,对他的声誉来说将是一种损害。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同样为70多年前的那段抗战史而激动,想做点什么,于是便接受了。
  
  此后,肖小裘观看了大量有关抗战的影像资料、书籍,以及其他雕塑家的同主题作品,以此明确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也防止与其他的作品雷同或重复。
  
  “子弹是武器,是残酷战争的象征,踩在脚下,意味着我们取得了胜利,战争已成为过去,和平将要到来。”肖小裘表示,在子弹构成的底座顶部,还会洒上一层彩釉,烧制后呈现出红色,代表着抗战先烈的热血。
  
  “主题雕像就只是一个中国人,不需要明确他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地方、哪个党派。”肖小裘说,他表达的意思是,抗战的胜利,是所有中国人奋力战斗的结果。
  
  肖小裘向记者介绍说,捧的那一碗酒,内涵有三个:敬祖祭天、庆功、祭奠,它是对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把酒庆贺,也是对因此而牺牲的英勇烈士的祭奠。
  
  “它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铭记沉重的、痛苦的过去,也是让我们展望和平的、荣光的未来。”肖小裘说。
  
  这座雕塑,将在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送往位于怀化芷江的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艺术工作者也得勤奋
  
  肖小裘是湖南耒阳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目前任有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书画家等社会职务,同时在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雕塑院任教。
  
  “艺术没有捷径可言。”入行二十多年,因创作出《信天游》《细伢子“戏”系列》等作品,如今在雕塑领域小有名气的肖小裘说。
  
  肖小裘的父亲,是耒阳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期待儿子像自己带出的许多优秀的学生一样,成为一名体面的国家公职人员。然而,少年时期的肖小裘,并不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是一个甚至会调皮捣蛋的“坏孩子”。
  
  但对自己想做的事情,肖小裘却绝对不会马虎。他想去学美术,父亲却坚持那不是“正经”行当,不让他学。高中毕业后,肖小裘还是选择了美术,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的一名学生,从最基本的美术功底开始,他走上陶艺雕塑创作的道路。
  
  2009年12月,因为长期的熬夜创作,加上早前就患有的心血管疾病,肖小裘突发心肌梗塞而住院,医院下达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自从那次福大命大活了下来,我的生命就开始用秒来计算。”创作间隙休息时,肖小裘淡然说到。住院期间,他阅读了严歌苓、余华、王安忆等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作品,汲取营养,为创作找灵感,他甚至计划好了接下来两年自己要做的事情。现在,肖小裘创作作品的速度很快,别人往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事情,他只给自己几天时间。
  
  不过,他坚持认为“功夫都在平时”:一名艺术创作者,必须勤奋地去读、去看、去思考,只有具备了大量的积累,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精致独到的创造性表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