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荫祥老人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的一生是幸运的。长沙晚报通讯员 杨新春 记者 贺文兵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杨新春 魏枫
16岁当兵抗日,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退休后,他当村官一干就是20多年……在宁乡坝塘镇鸟鸣村,今年88岁的老兵万荫祥是当地村民心中的英雄……昨日,记者前往宁乡坝塘镇采访这位抗战老兵,带路人坝塘镇文化站长江兵强告诉记者:“万爹天天盼着9·3大阅兵的到来,他说这一天是每个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
家没了,16岁当兵走上抗日路
当记者来到坝塘镇鸟鸣村一农家小院时,从堂屋里走出一位拄着拐扙的老人,正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今年88岁的万荫祥老人。
老人身材高大,虽年近九旬,精神不错,很健谈,只是行走时要拄拐扙。“去年生了一场大病,落下了腿脚的毛病。”万荫祥的老伴说。
万荫祥出生于1927年,在兄妹六人中排行老三。“那时候一家人挤在一个70多平方米的毛草房里,家里人多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到地主家借粮,借1斤还2斤。”老人回忆说,自己9岁开始在地主家打零工,日子虽苦,但爹娘兄妹还都在一起,过得也算平静,但这一切都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改变了。“日军在宁乡到处杀人放火,烧毁了我家的房子,两个哥哥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没有了家,老人准确地记得加入县里抗日组织的年份是1943年4月,那年他正好16岁。
打鬼子,他为父老乡亲报仇雪恨
“那时候,我所在的抗日组织只有几把枪,质量十分差,每人也只会发三四发子弹,根本不敢随便开枪练习射击。”刚开始,万荫祥主要担任每天观察放哨,一旦鬼子要来抢夺粮食杀害村民时,便马上向县里通知情况,掩护村民提前带着粮食撤离。
万荫祥年轻、个子高、身手灵敏,掩护的时候他一般都是在群众撤离以后才撤离。“我先后参加了几次伏击战,打死了1名日本兵,算是给父老乡亲报了仇。”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宁乡时,万荫祥和一起参军的几个同村人都高兴得连蹦带跳。当时有不少人退伍还乡,而万荫祥没有离开部队,接下来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至1953年回国前夕,万荫祥因出色完成多项任务,荣立三等功,由士兵升为了排长。
退休后,当上了村官一干20多年
1955年,万荫祥进入坦克学校深造,回部队后任连队指导员,直到1963年复员回地方,在安化农业银行工作,1983年退休回到宁乡。
“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这一生是幸运的,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却没有死在战场上。如今,国家待我非常好,4000多元一月,日子过得很幸福。”老人感慨地说。
退休后,老人并没有享受休闲的晚年生活,先后担任村支书、村主任等职务20多年。至今,老人一直居住在土砖房里,子女要出钱给他翻建,老人就是不同意,说是住习惯了,建新房费钱费物,还不如拿些钱财周济别人。“能活到今天,我已经知足了。”老人自言自语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