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2岁老兵陈友志:3次被日军抓去做苦力 九死一生

来源:红网 作者:成姣兰 编辑:周洁 2015-09-10 14:26:18
时刻新闻
—分享—

历经战争苦难后,现在,陈友志老人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记者 成姣兰 摄

历经战争苦难后,现在,陈友志老人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红网株洲站9月10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成姣兰)陈友志,1923年生,现居醴陵市来龙门街道。1941年10月,陈友志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第28集团军,是直属工兵营一连战士。1943年护送人员回湖南。同年10月,陈友志前往广西桂林二塘机场美国飞虎队飞机维修基地卫兵班当守卫,并修飞机场。1944年7月,因战乱与部队失去联系,陈友志随乡民逃难到湖南衡阳,期间先后三次被日军抓做苦力,九死一生。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回老家务农。
  
  参加工兵营,守护军部、参战御敌
  
  1941年9月底,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陶广派同为醴陵人的副官沈潭人、杨逢模来醴陵招兵,18岁的陈友志与沩山的陈志勇、汤正潘、陈贤清,以及南乡的70多人一起加入了陶广的部队,成为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第28军直属工兵营的一名士兵。当年12月,陈友志一行到达部队驻地浙江。
  
  刚到部队,陈友志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临安、桐庐修建战壕,不久日军坦克兵打过来,陈友志等工兵就撤离了,由前线战士抗战。那一次,临安城被日军轰炸得一片狼藉,屋无片瓦。
  
  除了挖战壕、破坏敌军进攻道路的工作,陈友志的主要任务是守护军部安全。
  
  服务机场近一年,见证飞虎队的战斗
  
  1943年下半年,陈志友受部队派遣,送北大政法系教授骆圣力回湖南老家,后陈友志回到了醴陵。
  
  同年10月,陈友志拿着部队开具的接收函,随广西桂林航空委员会第五飞机修理工厂考工股股长黄国希前往桂林,开始了在桂林二塘机场卫兵班当守卫、修飞机场的生涯。
  
  据相关史料记载,桂林最早修建的机场就是二塘机场。1943年飞虎队扩编,二塘机场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陈友志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二塘机场。
  
  陈友志介绍,二塘机场有一个大机场和一个小机场,其中小机场用于修复受损的战机。陈友志回忆,当时每班守卫两个人,一个中国兵,一个美国兵。美国宪兵晚上会来查哨,还要到每架飞机的机身下面看看。宪兵离开时,卫兵必须在本子上签字。
  
  陈友志说,飞机不执行任务时,就藏在由破布条掩盖的土墙围子里。“有一晚日本飞机来偷袭,他们先扔了一颗照明弹,当时感觉像大白天一样,后来果然被日军发现了我们的飞机,接着几个炸弹扔下来,当场烧了2架运输机,炸死一个卫兵。”陈友志目睹了这一切,却无能为力。
  
  当然也有令人欣喜的事情发生。“有一次,一架飞机只有一个发动机转了,仍旧开回来了,平安降落后大家都欢欣鼓舞,好多美国人拿着相机拍照。”陈友志还记得,另外一次,一架飞机尾翼的一侧被打掉了,也平安着陆了。
  
  当时,桂林有二塘机场、李家村机场和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指挥所所在的秧塘机场。1944年7月,日军袭击桂林各机场,企图消灭中美空军力量,中美空军受到重创,9月,美国飞虎队撤离桂林。
  
  三次落入鬼子之手,“能够活下来是种幸运”
  
  1944年9月的混乱中,陈友志与部队失散,后在当地的“湖南同乡会”领取了《难民证》,随大批难民前往贵州方向,开始了一年多的逃难生涯。
  
  逃难期间,陈友志曾三次被日军抓去做苦力,让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在贵州麻尾时,左脚背受伤无法快逃,第一次被抓去做苦力,两天后到达独山,当晚就把我们放了。”陈友志回忆。
  
  然而,还没回过神来,隔天早上陈友志再次被另一路日军抓去,和另外17人,每3人一组,抬着6名日军伤兵前往广西严山,“第一天赶了60里路,有3名同伴抬不动,当晚就被日军杀害了。”
  
  “第二天又抓了3个长沙被服厂的裁缝抬担架,3人吃不消,也是被抓当晚就被杀害,另一个祁阳人甚至被日军用脚踢翻后,用稻草、木料活活烧死。”说起这一路上有7个伙伴被杀害,陈友志抹起了眼泪。
  
  陈友志说,完成任务的,日军倒是都放了,中途抬不动伤员的,就只能面临被杀的危险。陈友志一路上都是抬伤兵头部这头,很重,也只能咬牙挺着。完成这次任务后,陈友志还被抓过一次,将日军的粮食运送到柳州。陈友志感慨,能够存活下来,是一种幸运,“一起出去的老乡,都没再回来了。”
  
  难民区里7个兄弟合伙度日,到达衡阳后日军投降了
  
  1944年11月,跟随日军至严山后,陈友志逃到严山难民区避难,直到1945年正月。这段时间,陈友志和7个难民兄弟组成了临时的“家庭”。
  
  “很多都是一家家的,自己搞吃的,就只有我们几个是无亲无故的,所以我们组成了一个团体。”陈友志回忆,他们当中有一个安徽的,一个南京的,一个广西的,还有另外3个湖南的。战乱时期,当地百姓早已逃得不见踪影,日军将当地百姓的稻谷收走后,他们就到田里捡残留下来的“禾线子”,拿回来舂米吃。实在饿得不行了,把快要枯死的辣椒苗叶子弄下来,用清水煮着填肚子,再靠甘蔗补充体力。
  
  “我们几个住在一个逃走居民的空房子里,大家将各处搜集过来的可供吃的东西放一起,一个锅子吃饭,真的像一家人一样。”陈友志说,有时,他们几个还结伴去给尚未逃走的当地人清理被毁坏的房子,偶尔能赚口饭吃。有时也被日军抓去当苦力。
  
  1945年元旦,陈友志第三次被日军抓去做苦力,给他们挑粮食到柳州,后来,陈友志随大部队到了衡阳,“达到衡阳后几天,就得知日本投降了,中国军队进入衡阳城当天,家家户户挂上国旗,放起了鞭炮。”陈友志说。
  
  陈友志很想知道,一起逃难的兄弟现在还在不在,是否像他一样,看到了抗战胜利70周年后强大的中国。由于已经不记得名字,这些兄弟也无从找起,但老人仍旧会时不时想起他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