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组团走进江背 探访现代小镇之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张莎 许倩 宋蕾玲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09-23 11:25:53
时刻新闻
—分享—

“博览江背”活动参与人员合影。

(“博览江背”活动参与人员合影。)

浏阳河上的筒车。资料图片

(浏阳河上的筒车。资料图片)

三叉河边的“绿色隧道”。资料图片

(三叉河边的“绿色隧道”。资料图片)

徐特立故居。资料图片

(徐特立故居。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不负“母亲河”天赐之美
  
  ——江背镇全面对接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战略背景】
  
  如何发掘浏阳河的文化和生态资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加快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而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根据浏阳河长沙县段的特点,提出将浏阳河长沙县段打造成产业经济带、服务经济带、旅游观光带、创新创业走廊。
  
  浏阳河江背段长约9.9公里,是江背文化的摇篮和生态资源的宝地,县领导调研时指出:要将江背镇打造成原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核心思路】
  
  浏阳河江背段孕育了秀美的山水资源,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建设了一批别具特色的现代农庄。为对接浏阳河经济带建设,江背镇将运用“云生活,微度假”的理念,按照“一心(江背乡村旅游集散中心)、一带(浏阳河生态经济带)、一环(五个集镇串联成环线)、五区(生态养生度假区、乡村风情浏览区、农业休闲体验区、文化运动休闲区、工业主题创意休闲区)”的功能布局,重点开发“十个一”资源,即一个人(徐特立)、一条河(浏阳河)、一个洲(山枣洲)、一排树(三叉河水杉树)、一座水库(乌川水库)、一个湖(印山湖)、一间房(盛家老屋)、一座窑(湘阴港村小瓦窑)、一条路(黄江公路)、一台戏(金音演艺),着力将江背镇打造成“省会东郊的休闲乐园”。
  
  而整个江背镇围绕“一轴两片三组团”的发展思路,以黄江公路为轴,按照“北工南农”的发展定位,组团式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对五个集镇推行差别化功能定位,确定江背片以商贸流通为主导,朱桥、梅花片以产城融合为目标,五美、印山、乌川片以浏阳河文化生态旅游观光为特色,打造“花香、书香、墨香”三香袭人、“山脉、水脉、文脉、人脉”四脉传承的现代江南小镇、新型城镇典范。
  
  ——江背镇党委书记高新良
  
  相约繁盛下,漫步时光里,江背镇,一个离繁华很近、离喧嚣很远的三湘名镇,有着自己时尚的LOGO:一只振翅高飞的瑞禽被解析为红绿蓝三原色,红色代表现代产业,绿色代表原乡生态,蓝色代表人文底蕴,这是一个富有雄心的图腾。江背镇这个长沙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情怀,充满了不甘于平淡的锐气和进取的勃勃雄心,将农业强镇、工业重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的厚重头衔揽于一身。
  
  这是个需要用专业的精神和理性的睿智解读的小镇。近日,相约最美乡村邀请10名对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城乡统筹融合、乡村旅游、特立文化、生态建设有一定研究的博士组团走进这个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小镇,探寻她的生态之美、人文之蕴、产业之盛。
  
  【区位优势】翻看地图,江背的区位优势一览无遗:两横两纵高速网环绕江背镇;即将拉通的黄江公路使得江背直抵主城区腹地;而北临上海大众长沙生产基地和长沙空港城的优势,更是让江背镇成为汽车后市场产业基地和临空经济区的后援基地,具备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相约原山原水,醉迷人之风姿
  
  江背镇是城市中的乡村,是乡村中的典范,她的美,在于其原滋原味的山水。
  
  九曲浏阳河从大围山蜿蜒曲折一路向西,从浏阳市镇头镇进入长沙县江背镇,北流至小埠村(现湘阴港村),再西转,形成下游第一道大湾,古称“小埠港”;西北向至金洲村,再南转,形成第二道湾,古称“金潭河”。“一渡两河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这是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流传至今的民谣。它描绘了浏阳河江背段三叉河渡口的奇特景象:一个渡河的地方,有浏阳河和三叉河两条河,有三个上岸的地方,河中有四个沙洲,五里河段中有六部筒车。作家曹泽扬这样描述先前的景象:春夏之交这湖南水乡,浏阳渡口的景致,岸芷汀兰,郁郁葱葱,流水潺潺,筒车慢转,水鸟翻飞,渡船往返。
  
  筒车始建于清代,是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通过水力将浏阳河水运上12米高的河堤浇灌数百亩农田,随着社会的变迁,筒车只留下了遗迹和一首悠长的《筒车谣》吟唱着美丽的乡愁,但是浏阳河的生态故事还在延续。
  
  这里有占地13平方公里的乌川湖风景区。景区水面1500余亩,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这里原生态高山林密,山水相映,珍禽群戏于湖面,山花野果,流泉飞瀑,野趣横生,与邻近繁华的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吸引众多拍客、驴友驻足露营。
  
  这里有5公里“绿色隧道”。在江背镇三叉河沿岸,两排水杉树仿佛绿色的巨塔,树冠盖住苍穹形成了绿色的时空隧道。“举目遥望一线天,绿色长廊无尽头。”探访团成员们发出一片赞叹声。
  
  这里有湖南最美的农民公园。相传乾隆当年下江南时于印山休息时而丢失了一枚大印,后回此地找到,印山村也由此得名。在“三湘第一村”印山村,抬眼望去山、水、天相接,静美动人。狮子山郁郁葱葱,印山湖波光粼粼,湖心亭优雅别致,构成了自然好画卷,让人挪不动步。狮子山居于湖心,上面建有专为供奉狮王菩萨建造的狮王殿,后又兴建了天玺寺,搭建了戏台,形成了每年一度的盛大庙会。
  
  这里有长沙最具特色的农庄。锦绣江南3000多盆雅致的盆景错落排列,石壁与水槽的屏风,磨盘点缀的路面,装饰轮胎钢圈镂空窗院墙,仿造汉唐风格,颇有古韵的接待中心及别墅建筑在烟雨中组成了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水墨画。龙头井葡萄满园、鱼塘林立,烧烤、野炊、露营、骑行、亲子教育,各种体验种类繁多,是长沙东郊娱乐、度假、休闲的好去处。雅怡以园林绿化景观为基础,打造以紫薇、海棠为主题的生态公园,漫步其中,竹楼流水、紫薇花下,浪漫满怀,是年轻情侣约会、拍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这里有绵延2万亩的油菜花海。每年春天,在江背镇江乌公路、江石公路、八清公路等公路沿线,油菜花竞相开放,连片的花海将美丽的江背点缀成了一个金色的海洋,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相约恩师故里,感文化之厚重
  
  徐特立、熊瑾玎、柯蓝、蒋长卿、赵则三、毛达恂、黄彝等一批红色历史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南阳古城、盛家老屋、百年瓦窑等一批文化古迹在这里沉淀。通过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江背镇可达县级以上文物保护级别的文物景点有27处之多。
  
  特立故居是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毛泽东的老师、革命的先驱人物徐特立曾在此开设新式学堂,他给江背镇带来了文化的沉淀与荣誉,这也是江背“文化名镇”的由来。进得特立故居,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淀与沧桑,在教室里体会毛泽东、蔡和森、田汉、许光达、李维汉等革命家年轻时的课堂生活,在展览室了解徐老的生平,在院中体会岁月的静谧与流逝。中南大学文学院博士贺予飞也针对特立故居的打造发表了意见,她说:“可以运用徐特立等人的红色人物故事打造一场文化大戏,吸引人群,发展红色旅游。”
  
  在江背镇的湘阴港村湾塘组,一派典型的田园风光。这里最新发现的古青砖让埋藏在地下的南阳古城穿越近700年与现代有了直白的对话。江背镇的繁华历史也因此被回溯至元代。当时紧邻浏阳河畔的南阳城因其大大小小的瓦窑而声名远播,成为当时三湘大地上的制瓦中心之一。沧海桑田,昔日的运河如今早已不见踪影,但是历史的沉淀留在了民间。
  
  浏阳河第一湾顺水而下,江背镇桃树湾渡口不出百米远,是至今已有140多年的盛家老屋。线条流畅的飞檐,斑驳的青瓦白墙,带着裂纹的雕梁立柱,早已褪色的朱漆木门,纹饰讲究的窗花……眼前的盛家老屋苍老下透着奢华,讲述着江背人过去的荣光。
  
  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江背人文之花常开不败,新的文化之光不断涌现。
  
  最近,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专门用了20分钟时间探访了江背镇的文化站,在这里开设了全省首个能和琴岛等城市歌厅文化叫板的农村演艺中心——金音演艺,由本土艺人组成的演出不但让本地人着迷,还能承接外面的演出。文化,成了江背最热的词汇之一;这里有全省首个乡镇民俗展览馆,馆内陈列了300多件文化站站长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收集来的民俗文物,最古老的文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民间的文学艺术达人组成了全县首个乡镇文联。吟诗、作画、摄影、收藏,人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里农民自创《文墨江背》内刊,出版《江背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江背文化”现象。
  
  相约创业新镇,扬创新之精神
  
  “以前曾骑自行车到过江背,觉得这个乡镇山清水秀环境很好,没有想到产业实力如此雄厚。”湖南大学汽车学院的丁陈森博士,连用了几个没想到,在他的印象中工业与农业是冲突的,但在江背镇,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和谐共存。
  
  “长沙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乡镇”、“长沙现代农业发展优秀乡镇”,工农业发展领域两个分量十足的荣誉同时落户在此,在江背镇形成了北工南农的产业格局。
  
  湖南本土的骄傲长沙梅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江背土生土长的企业,也是湖南唯一生产大鼻子黄色校车的企业,除此之外,公司的客车、医疗服务车、新型环卫车等各类特种车闻名国内外。走进位于江背工业园的白色的厂区,两排整齐崭新的大客车整装待发,“这是即将交付给星沙公交公司的公交车。”公司总经理张君伟介绍,现在梅花客车已经获得了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和整车生产资质。这让湖南大学汽车学院的曹昊天博士尤为印象深刻,向梅花汽车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希望共同探讨雷达、传感器等主动式安全系统的研发。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江背镇的工业实力:以汽车配件、工程机械、水泥建材为支柱,这里有亿元产值企业8家,过10亿元企业2家,同心实业在美国成功上市。2014年,在全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80.67亿元,规模工业同比增长达12.5%。
  
  江背镇的现代农业同样精致出彩。“五个融合”的理念加速了农业与资本、科技、创意、市场、信息及其他要素的融合,打造出了规模农业、高新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电商农业五大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在今年6月份的长沙市现代农业现场会上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
  
  湖南首家在沪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以葛根深加工为主的民营农业企业望达农业就是在这块土地的滋养下逐渐发展壮大的;龙头井农庄连续两年承办了长沙市葡萄文化旅游节,今年更是承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多彩农业公司聘用台湾农技师引种台湾高端水果,红心火龙果每亩产值超过10万元;天合农业的红豆杉盆景通过电视购物平台销售超百万元;自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践“牛-粪-沼-草-树-牛”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牛肉肥嫩多汁,唇齿留香,深受喜爱,醇香的麻姑井酒窖迎来众人追捧……精致、高端、不走寻常路,这是江背农业留给博士探访团的深刻印象。
  
  “可以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全面推广。”“你们可以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紫杉醇的提取。”在天合农业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的钢结构玻璃幕墙的大棚里,探访团的博士们对全省首创仿野生培育铁皮石斛、再生型红豆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在国内首创将铁皮石斛寄生在红豆杉上,两种名贵保健养生植物联合栽培,通过电视购物和“互联网+”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本版撰文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张莎 许倩 实习生 宋蕾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