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清晨的阳光缓缓照耀着三湘大地,浏阳农民陈茂春的小女儿刚从睡梦中醒来,看见的,是父亲不用再为医药费发愁的笑脸;桑植司机皮杰开着洒水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他按下播放键,音箱中响起了欢快的歌曲;搬进新公租房的常德小夫妻喻园明和粱锦相视一笑,出门上班。这是我们千家万户平常而幸福的日子,更是党和国家为人民描绘的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不曾忘记,在偏远地方、高寒山区,还有一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窘迫,吃饭、穿衣、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都亟待改善。
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已经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是我们党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
聚焦湖南,还有596万乡亲生活在贫困线下。596万,在国外,可能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人口,在国内也接近于西藏藏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总人口。要让这么多人全面脱贫致富,共同来奔小康,任重而道远。这596万人,时刻放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心坎里,落实到每一天具体的施政中。596万人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说:要动员全省上下的力量,全民发动,举全省之力解决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
贫困只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21万多平方公里、122个县(市区)的湖南,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各地区全面小康进展不一、梯次明显,我们该如何扶贫?成为考验智慧和决心的难题。
“用‘多把尺子’丈量,用‘多个标准’对照。”徐守盛说。
通过实行区域分类和县市区分类,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湖南省各市(州)及县(市区),每个负责不同领域的党政部门,都找到了与自己相对应的定位平台。每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们,个个工作上有抓手、精神上有动力、肩膀上有担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曾经,有着好山好水的千年古县新化,因为交通落后,“富民强县”的梦想总也不能照进现实。“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扶贫黄金法则,随着交通的改善,新化县西部山区的紫鹊界梯田,被世人赞叹为“天下奇观”,这已存在了千年的秦人梯田在今时今日迸发出超强的吸金能力,2014年,新化县旅游综合总收入68.28亿元,同比增长39.6%,新化一跃成为了湖南省新兴的旅游强县。
贫困绝不仅关乎物质,也关乎精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研究认为“贫困的真相是贫困人口缺少获得和享受正常生活的能力。”因此,扶贫就如同为贫瘠的土地输入养分,为勤劳的人民指引方向,为智慧的百姓带来勇气。
“人民群众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力量。‘输血式’扶贫、‘堆砌式’扶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是挖不断‘穷根’的。”徐守盛说。
在桑植县银杏塔村,山高路远、地广人稀,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随着建设扶贫工作组的到来,村里引进大户发展产业,村民从中学到技术获得收益。作为一名靠种烟盖起两层小洋楼的致富能手,村支书谷忠国不藏不掖,主动给乡亲们传经验、送技术。村民王真金在他的指导下种烟,当年获得收益6万元。这在过去,是王真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方面,要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能力的农民返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说。
在全省的贫困农户中,超过八成的贫困对象有劳动能力,就是缺知识、缺技术,劳动能力低。对这部分农户,湖南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创业就业的能力。根据相关规划,到2017年,全省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扶贫,关键在“扶”,既要扶贫,更要扶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保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要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我们从来都清醒的看到前路任重道远,但我们会用双脚丈量21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红土地,手把手地拉着596万贫困人口走向小康之路。到那时,灯亮了、路通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新房盖起来了,小康路上我们一路前行、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