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沉海千年长沙瓷回家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赵晶 汤宇兵 编辑:王娉娉 2015-12-01 14:19:38
时刻新闻
—分享—

8(2).jpg

“黑石号”中的瓷碗。

8(4).jpg

“黑石号”中的瓷碗。

8(3).jpg

毛岸英外婆写来的家书。

8(1).jpg

《宋人鸜鹆图》。

  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汤宇兵 实习生 唐浮力 通讯员 邓晓丽 长沙报道

  历史悠久的长沙,物华天宝。长沙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近5万件,除了通过考古发掘等渠道获得的藏品外,还通过多种渠道将流散在社会上的不少珍贵文物征集入馆,丰富馆藏。

  上溯商周,下至当代,青铜器、瓷器、玉石器、漆木器,还有名人手札、书画典籍……这些星星点点的历史碎片,是如何汇集到博物馆的?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

  征集故事

  35年前乡亲们用箩筐装来文物

  长沙市博物馆前党总支书记杜鼎华回忆,2005年,长沙市设立文物征集办公室,下拨了常年性文物征集工作专项经费,以国家收藏的形式实施对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也是在那一年,他开始负责文物征集工作。

  杜鼎华说,那时很多民众都踊跃无偿捐赠,征集工作者们也在城乡间广泛收集信息。

  征集文物最怕“假货”,杜鼎华说,征集工作者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制假手段的高明,你想都想不到。”遇到那些待价而沽的商人和贩子,征集工作者还要和他们讨价还价,打“心理战”。

  多年来,杜鼎华走街串巷,曾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奇珍异宝,也曾因对方要价过高与一些精品文物失之交臂。

  长沙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一部分与35年前的一场“文物大抢救”有关。

  当时长沙的文物工作者们发起“文物大抢救”行动,征集民间流散文物。启动资金是从常德市文化局借来的6000元,除在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船山学社旧址设点,还派出工作小组下乡收购。

  当事人周贤朴回忆,当时的收购点,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乡亲们还有用箩筐装来的。你看我的,我看你的,你说你的来源,我说我的家传,好不热闹。

  “文物大抢救”还发动行业和部门广泛开展征集文物。那时,每逢周三,文物部门就派人到市建委规划处了解发放施工执照的情况,然后对市内的基建工地等进行勘查。上世纪80年代初,各区的劳动服务大队是当时基建民工的主要来源。文物工作者与他们交上朋友,将他们发展为业余文物保护员,为文物部门传递信息。

  文物工作者们还勤跑“两店”、关注“一处”——各废品收购店和古旧书店,以及长沙市丧葬事务处。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纯朴、真诚。支持和协助市文物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从未向文物部门索要奖金、报酬,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周贤朴说。

  “文物大抢救”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征集收购到流散文物2万多件,总收购金额为12万多元。商代的兽面夔龙纹提梁卣、西周的云纹甬钟、宋代的绢本花鸟画……一大批精品文物得以收入今天的长沙市博物馆。

  文物真品

  珊瑚礁裹着长沙瓷回家

  长沙市博物馆是国内收藏长沙窑最多的国有收藏机构。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海军介绍,这里馆藏的长沙窑,绝大部分是窑址出土,与墓葬遗址出土、沉船出水长沙窑相比,其完整性和釉色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征集到当时销往海外的长沙窑,是长沙市博物馆的一个夙愿。

  “黑石号”沉船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现的一艘沉船,原本行进于海上丝绸之路,船上所装陶瓷器为销往西亚的货物。在这艘沉船上共发现56000多件长沙窑瓷,堪称长沙窑的巨大宝藏。

  2014年,通过私人藏家捐赠和转让,长沙市博物馆终于征集到一批十余件来自“黑石号”的长沙窑。这批长沙窑器型均为碗,口沿处饰褐斑,碗内底则绘花卉纹或云纹。其中有1件瓷碗内外几乎被珊瑚礁粘满,见证了其深藏于海底的千年时光。

  毛岸英外婆写来的家书

  这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端庄而慈祥的老人,是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而照片背后,娟秀的字迹所书写的是一封家信。

  “岸英、岸青:看了这张像(相)片,你们还记得我么?你们离开我六年多了,我无时不记念你们……”向振熙生于诗书世家,1888年与杨昌济结婚。杨开慧与毛泽东婚后,她与之同住长沙清水塘,帮助照看岸英兄弟。杨开慧牺牲后,向振熙和儿媳一道千里迢迢把岸英兄弟送到上海毛泽民处。

  “最近看到你们的像(相)片,强壮的身体,活泼的精神,我是多么安慰。可是我没有接到你们的信,不知你们生活情形怎样……”外婆对外孙的思念与牵挂跃然纸上。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杜鼎华与同事们在长沙县意外发现的。当时,一位村会计曹叙志称自己保存了一些东西,可以拿出来看看。在层层的包裹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已经泛黄而斑驳。原来,曹母与向振熙是表姐妹,当年曾受向振熙之托代为寄信。而这封信为何未曾寄出,当时又是怎样一番情形,至今还有待考证。在杜鼎华的说服下,曹叙志将这张照片交由长沙市博物馆保管。

  宋代花鸟画来自民间藏家

  长沙市博物馆珍藏有一幅《宋人鸜鹆图》,这是该馆唯一一件宋人绢本花鸟画,为国家一级文物。图中秋枝横挑,一鸜鹆(俗称八哥)栖于枝干之上,刻画细微,栩栩如生,十分罕见。

  长沙市博物馆书画保管员陈立果介绍,这幅《宋人鸜鹆图》是由湖南著名爱国收藏家易元九旧藏,后捐赠于长沙市博物馆。

  易元九是长沙人,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从1980年起,他陆续将收藏多年的书画名迹捐献给国家。在“文物大抢救”期间,他向市博捐赠的文物包括曾国藩、左宗棠等十余人的书画真迹。

  市博物馆馆藏中,有一件清拓麓山寺碑帖,是由长沙收藏家吴冠君捐赠。长沙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刘瑜介绍,《麓山寺碑》又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立于潭州长沙府麓山寺中,现位于岳麓书院教学斋后山坡上。碑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碑文叙述了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及历代来此主持之名僧说法传经的情况。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