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双凤村:中国土家第一村

来源:红网 作者:肖懿 编辑:何冰 2015-12-28 08:48: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推出《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今天推出——

土家族是一个好客、热情的民族,也有自古流传的迎客礼仪。来到湘西永顺县双凤村,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家族拦门仪式,热情好客的土家人会唱着山歌,端着高粱酒,在村寨门口迎接着客人。

土家族是一个好客、热情的民族,也有自古流传的迎客礼仪。来到湘西永顺县双凤村,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家族拦门仪式,热情好客的土家人会唱着山歌,端着高粱酒,在村寨门口迎接着客人。

土家族人吹起土号迎接客人。

土家族人吹起土号迎接客人。

双凤村老村长彭家海向湖南“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考察采访团的成员介绍村容村貌村情。

双凤村老村长彭家海向湖南“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考察采访团的成员介绍村容村貌村情。

双凤村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体现了“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

双凤村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体现了“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

摆手堂是双凤村的标致性建筑,“摆手舞演绎刀耕火种,毛古斯再现洪荒狩猎”,摆手堂大门两旁这副对联成为游客到双凤村了解土家文化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中展示着土家人的民族气慨和特质。

摆手堂是双凤村的标致性建筑,“摆手舞演绎刀耕火种,毛古斯再现洪荒狩猎”,摆手堂大门两旁这副对联成为游客到双凤村了解土家文化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中展示着土家人的民族气慨和特质。

土家族人杀了年猪,意味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土家族人杀了年猪,意味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红网记者 肖懿 湘西永顺报道
  
  双凤,自李唐建村,历两百余代,两千多年。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位于永顺县城西南方向九龙山之巅的一处凹地,至今完整保留着古老原始的土家族民风民俗,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和缩影。在建国后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国务院特派民族学、语言学专家潘光旦教授来到永顺,将双凤村作为样本村,搜集整理了大量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特质的资料,并以此为据于1956年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被众多民族学、民俗学专家公认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双凤村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体现了“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
  
  双凤村现有96户325人,全部为土家族,是目前仍在使用土家语的少数村寨之一。毛古斯舞、摆手舞、打溜子、土家织锦、梯玛神歌、土家族过赶年、土家族婚嫁歌等具有土家族民族标识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仍然完美地保留着。土家毛古斯、摆手舞被称为“人类戏剧活化石”,也是首先从双凤村挖掘整理后,推向广大湘鄂渝黔土家族聚居区的。
  
  双凤村在服饰、饮食、建筑、人类社会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家文化。每逢过年过节或农闲时节,附近七寨半的男女老幼聚集在双凤摆手堂前,打起土家镏子,唱起土家山歌,跳起欢快的毛古斯、摆手舞,自娱自乐、悠闲度日。
  
  土家族是一个好客、热情的民族,也有自古流传的迎客礼仪。来到双凤,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家族拦门仪式,热情好客的土家人会唱着山歌,端着高粱酒,在村寨门口迎接着客人。唱完山歌,喝了拦门酒,宾客就可以进入村寨内部欣赏原生态的人文景观。村民在摆手堂里展演的升龙凤旗、祭祖、土家山歌对唱、土家族打溜子、吹木叶、哭嫁歌、土家族毛古斯舞、摆手舞等,均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遗存。
  
  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等均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内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继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田仁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彭英威,就在村中的传习所进行教习。双凤村不仅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基地,也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宝库,在这里,土家人的文化遗俗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它既是土家族现存为数不多的民族古文化遗存地,也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最精彩的缩影,它所蕴含的古老而灿烂的土家族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土家族的“博物馆”和“基因库”。
  
  土家族爱群居,双凤村建筑也非常独特,村内建筑全部为木质结构,多为转角木楼。木房沿小溪两侧选地而建,多为四排三间,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转角楼群嶙次排列,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同时,双凤村留有诸多文化遗迹,历史悠久的摆手堂堪称国内之最,八字门、九蓉庵、官亭、土家祠堂、五谷祠、接龙桥、转角楼群等等一应俱全,彰显了这里部族活动的规模与久远。
  
  摆手堂是双凤村的标致性建筑,走过接龙桥,就是摆手堂。“摆手舞演绎刀耕火种,毛古斯再现洪荒狩猎”,摆手堂大门两旁这副对联成为游客到双凤村了解土家文化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中展示着土家人的民族气慨和特质。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廊场”。只有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才建有摆手堂或土王祠(即摆手堂)。
  
  永顺县委、县政府已将双凤村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老司城的民族文化、不二门的特色山水一起,共同打造成永顺县城旅游“金三角”,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双凤村的基础设施、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实行统一规划建设,重点打造“土家文化之根”旅游品牌。

 

[NextPage]

 

 双凤村简介:
  
  双凤,自李唐建村,历二百余代,两千多年,位于永顺县城之西南,距城15公里,海拔七百多米,近百户共三百余人,不仅是附近“七寨半”人地源头,更是中国土家族文化之根源所在。民族学泰斗潘光旦、语言学家罗常培等数十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进行专访,并将其高高举托在土家文化的彩虹之巅。于是乎“中国土家第一村”之美誉应运而生。
  
  双凤,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原生态。是一典型的山顶上的土家族自然山寨,居民96户300多人。木房沿小溪两侧选地而建,多为四排三间,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寨中建有吊脚楼式的摆手堂,每逢年过节,村民都会来这里跳舞欢庆。民居壁板上保留有许多“毛主席语录”,系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准的“毛古斯”、“摆手堂”、“哭嫁歌”等多种文化事象就是由该村完整保存并弘扬开来,土家敬酒歌、迎宾歌、山歌展示了土家族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它是中国土家族村寨中的经典,是土家文化完善传承的功勋区。
  
  双凤村不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同样光彩夺目。摆手堂堪称国内之最,吊脚楼群嶙次排列,环村游道如彩练当空,迎客寨门气势磅礴,花桥飞檐,朝门翘角,林海茫茫,小溪蜿蜒,名木种种,洞穴古秘,还有九龙神庙、梅山神庙、官亭、土地堂等一应俱全,彰显了这里部族活动的规模与久远。
  
  双凤村是永顺县民族文化联系点、民族特色村。双凤村(土家族民族村)保留完整的民族歌舞与习俗,不仅是进行民族研究的活化石,也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双凤村为毛古斯、摆手舞之乡,其中毛古斯是舞也是剧、又唱又说,号称“原始戏剧的活化石”,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中的“单摆”、“双摆”、“小摆手”等一系列的民族歌舞也是从双凤村整理挖掘出来,向周边土家族地区推广的,因此这里不仅是民族研究的基地,也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宝库。村内有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继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田仁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彭英威。除此之外,土家语的传承者彭家齐,山歌阿婆彭若兰等都是村民敬仰的明星国宝。
  
  2006年,永顺县正式为双凤村成立了民族文化保护小组,开始对其进行规划性的保护。2009年底,双凤村被湖南省民委认定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3年10月,双凤村通过申报成功成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6月,双凤村被列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首批实施名单,而湖南省仅有3个村落入选。如今,经过改革春风洗礼的双凤村,正在重新规划,调整格局,将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