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着力打造宜居和美新社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陈林霄 编辑:王嫣 2016-01-06 08:49:45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讯员 陈林霄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新年前夕,记者来到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街道金桂社区采访,只见服务大厅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为民服务窗口一应俱全,在近千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管理中心,涉及居家养老、智障儿童关怀等诸多领域的社会组织正在孵化之中。

  金桂社区是我省社区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我省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抓手,下大力气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谐社区面貌一新,老百姓办事方便多了。

  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体系

  2011年4月,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开启服务型政府建设新征程,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依归。

  解决社区用房问题,建设服务平台。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联合下文,省财政一次性投入1亿多元,资助全省1365个乡镇无房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省民政厅每年从省本级福彩公益金中列支资金,资助社区(村)服务用房和其他村、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长沙市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队伍为支撑,形成了“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该市依托94个街道公共服务站、432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社区绿色网吧、“雷锋”超市全覆盖,整合了家政、养老、托幼、中介、物业管理等63个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区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常德全面推行了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加若干个社区网格(党支部、网格员)的“3+N”完美社区建设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服务面貌一新;衡阳推出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的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社区建设提速升级;永州推动街道向社区下沉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幸福社区工程”建设,影响广泛。

  目前,全省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总面积达到130多万平方米,平均用房面积近300平方米,城市社区服务设施29000多个、服务网点46000多个。不久前,长沙市、株洲市荷塘区等7个城区、天心区青园街道等9个街道、鼎城区武陵镇迎宾社区等53个社区,分别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治理创新做好“加减”法

  接不完的检查、忙不完的填表,这是过去社区常见之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2013年以来,长沙市雨花区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将全区110多个社区分为7个不同类型,不同社区实施不同模式管理。将原来一个社区要承担的558项事项大刀阔斧精简至147项。同时,培育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引入不同领域的社工人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各有侧重的优质服务。

  大做减法之时,更着力做加法,发挥“互联网+”优势。2015年7月,雨花区民政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上线,“互联网+政务”首次将民政、人社、残联、卫计四部门68项业务的130项服务项目纳入信息平台,实现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信息共享,数据通用,群众办事可以少填表格、少跑腿。

  该区下一步还准备将组织、工会、司法三个战线的多项服务加入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做实做优做全服务功能,同时开发居民生活服务信息平台。

  像雨花区这样,各地通过狠抓基层自治和治理创新,社区职能越来越清晰,减负增效越来越明显。

  农村社区力求“五个不出村”

  记者近日在嘉禾县看到,全县95%的行政村有了公交车,65岁以上老人、低保五保对象等特殊群体能够免费乘坐,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以来,我省先后在5000多个村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着重从服务机制、服务平台、服务效能3方面入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救助申请、小病就诊、计生服务、农技咨询、矛盾调解等“五个不出村”。

  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中心村社区服务站1800多个,4424个试点村建成了“一站式”农村社区服务平台,浏阳市、临澧县、长沙县、嘉禾县等4个市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全省农村社区组建起60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吸纳农户130多万户,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已登记、备案农村社区社会组织5374个,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志愿者5万多人,重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农村社区服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