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15项科技成果获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再度空缺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编辑:胡芳 2016-01-09 10:59:52
时刻新闻
—分享—

  “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图为加工好的硅衬底,研究团队就要在这个衬底上“生长”蓝光LED材料。新华社 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备受瞩目的500万元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屠呦呦和同事们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应用

  科技奖成果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国家科技奖一般给人“高大上”的神秘感,但其中很多科研成果都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有不少成果给百姓带来“接地气”的实惠。

  治疗“路怒症”

  让开车的你知道周边危险

  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急变道等现象每天都在上演,开车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心中都会非常愤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云鹏团队开发的“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可以说给“路怒症”对症下药,让驾驶员事先知晓周围的危险情况。 王云鹏的团队开发了车辆安全状态感知技术、行驶车辆危险辨识方法,制造了车载终端。车辆定位、运行监测、运行状况诊断等情况,让驾驶员快速知悉,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快速检测黄曲霉素

  保卫餐桌安全

  花生、玉米、豆类和一些乳制品,放置时间长了会发霉变质或者受到污染,其中就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还会污染食用油、中药材等,它的毒性很强,能破坏人的肝脏。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从农田到餐桌,保护百姓饮食安全,灵敏、高效检测毒素,是这一技术发明团队的追求。他们首创了3种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开发出17种试剂盒、3种检测仪器,破解了检测灵敏度低的难题。

  创新让空调更舒适智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舒适健康、节能、智能化等提出了更多要求。海尔空调凭借“空调器舒适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热释电红外人体智能检测、三维全方位送风、PMV舒适智能控制……让海尔空调在舒适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提高了一个档次,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舒服的空调环境。

  ■据新华社

  连线

  湖南15项科技成果获奖

  三湘都市报1月8日讯(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张云龙) 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了解到,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由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15个项目获奖。其中,中南大学、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参与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冯江华领衔的“高速、重载列车牵引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车网电气匹配、大功率牵引、线路及气候适应等多方面难题,显著提高了我国高速、重载铁路运输能力。国内累计装车超过2000台套,国外装车100余台套,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以上,应用本项目成果的“更高速度试验列车CIT500”,创造了605公里/小时的台架试验世界最高速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