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州第一镇

来源:红网 作者:陈鸿飞 徐昭桥 龙虎 戴军 编辑:曾小颖 2016-01-29 16:55:55
时刻新闻
—分享—

  古老的西渡,年轻的西渡,在这片土地上诗意地呼应,如此独特奇妙又如此和谐厚重!

  乡土的西渡,城市的西渡,在这片土地上欢快地相融,如此润物无声又如此酣畅淋漓!

  红网通讯员 陈鸿飞 徐昭桥 龙虎 戴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月28日清晨,沐浴在晨光里的乡村渐渐醒来。

  汽车在船山故里衡阳县西渡镇一条普通的乡间公路上奔驰,群山簇拥,蒸水河那一泓清波明镜一样,映着蓝天白云苍山翠树,吟唱着逶迤地流向远方……

  隆冬季节,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连片的蔬菜大棚,昭示着丰收的喜悦;一幢幢红顶小楼整齐排列,那是村民的自家“别墅”;而掩映街道、覆盖田野的是无边无际的翠绿、嫩绿、碧绿。正当我们沉醉在眼前美景的时候,车在一处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院子停下。

  这里,就是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镇”等诸多荣誉称号的衡阳县城西渡镇。一颗镶嵌在蒸水之滨的璀璨明珠。

  西渡镇为衡阳县第一大镇,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副中心,距衡阳市城区18公里,自古享有“衡州第一镇”的美称。作为衡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斯文鼎盛的西渡积淀千年。千年古镇经风雨洗礼,一直以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一代又一代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西渡人,传承续写着西渡的辉煌和荣耀。今天的西渡,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项目兴县、依法治县”三大战略部署,注重规划引领、转型发展、城乡统筹、社会治理创新和党的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高效、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随着衡泰数控、角山米业、利德有陶瓷、阳光陶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高新区核心片、太阳能光伏电站、蓝思非标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蜂拥而入,一座现代化的西渡新城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拔地而起。这标志着千年西渡已从一个典型的湘南乡村小镇,走向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和谐、投资环境优越、经济比较发达、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县域中心城区,并真正成为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这就是西渡。

  走进西渡,流传千年的弦歌犹在吟唱,鼓舞激越的时代音符更加动人。

  交一张产业发展的西渡答卷

  “杂交稻新品种煮出的米饭清香、柔软,有嚼头、有回味。”去年9月30日,在西渡镇梅花村稻花飘香的田野,参加湖南省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暨高档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开发新闻发布会的副省长戴道晋、袁隆平院士、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及相关专家、群众,现场品尝了桃优香占等优质杂交稻煮成的米饭。戴道晋说,味道不比泰国米差。程式华补充道,产量还比泰国米高1倍。

  稻花香里说丰年。一个农业大镇,怎样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西渡镇党委书记徐拥军说,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谋求发展。他们围绕突出“农业重镇、工业强镇、生态胜地、宜居家园”的总目标,实施“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兴工强农、创新发展”的总战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农业是立镇之本。近年来,西渡镇按照“农业做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突破性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粮食生产。去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建立“槐花、咸中片,青木、梅花、斗岭片,青里、群星片”和“省道1814线、S80线、S315线”的“三片三线”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深入推进“一流转五服务”,新增土地流转1.2万亩,新增9户粮食种植大户,较好地解决因劳动力缺乏令土地季节性抛荒问题。在早稻生产中推广集中育秧4700亩、机插秧3600亩,地膜覆盖率达100%。全镇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6.2万吨。

  ----油菜生产。去年全镇油菜播种面积达8万余亩,总产10000余吨,积极打造赤水、航渡、百福、星联等村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

  ----冬种生产。去年全镇在陡岭、梅花片种植绿肥1000余亩。星联、百福、航渡、赤水、正大和自力等村的稻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油菜亩产突破260斤以上。

  ----蔬菜生产。去年全镇新建4个蔬菜基地,新建240余个蔬菜大棚,2000余亩蔬菜基地为县城“菜篮子”工程提供保障。

  ----生猪生产。全镇现有常年存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户3户,常年存栏1000头以上规模户5户,全镇共有常年存栏300头以上规模43户。常年存栏生猪达30万头,鸡50万羽,年出栏生猪达32万头以上,全镇形成以保安、赤水、联胜、天星、群星、咸育等八个颇具规模的养殖小区。

  ----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全镇共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组织47个,带动农户4000余户,人员1.8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其中去年新发展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98户,农民增收2000万元。

  捷报频传。去年10月29日,唯品会中南地区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正式落户衡阳县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根据协议,唯品会(中国)公司将在园区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及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运营及结算中心等,总投资达12.5亿元。

  据了解,唯品会(中国)公司是目前我国第三大电商企业,在衡阳县的项目建成后,将辐射湘中、湘南及赣南、粤北、黔东南等地1.5亿以上人口,带动周边近4000人就业。

  衡阳市副市长、县委书记王洪斌多次强调:“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台柱子。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全县要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西渡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兴县”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乘车沿着宽阔的街道缓慢走过,绿意盎然的住宅小区、美观大气的企业厂房,机声轰鸣的新建工地,不时从眼前掠过。

  “这些近年来落户的项目,为我们镇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镇长温松柏欣喜地说,项目是支撑西渡腾飞的基石。

  时不我待。去年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共完成征用土地8500余亩,拆迁房屋1240户、45万余平方米,搬迁坟墓6568冢。积极抓好“两违”控建,共拆除违章建筑320处。

  “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每一个项目,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每一名投资商。”西渡镇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高新区核心片项目、衡西公路、怀邵衡铁路、党校公园、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英陂市场等项目正在做好扫尾及后续安置,英南新区、米子棚户区、物流园、唯品会项目及其他创建项目有序推进,助推了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写一首美丽乡村的幸福诗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实施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城镇化,打造美丽乡村,是西渡镇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西渡镇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大蒸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力度,严控沿河的排污,保护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衡阳市副市长、县委书记王洪斌在西渡指导工作时指出,科学利用好紫色页岩,搞好山地绿化,推动城镇建设,将西渡建设成绿色、生态、环保的美丽乡镇。

  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让西渡镇村面貌高品质展现在世人面前。镇党委、镇政府牢牢抓住县委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难得机遇,坚持高规格要求,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大力实施绿、美、亮、硬工程,城镇综合功能和城镇品位大幅提升。

  “农村要发展,水、电、路、农田是基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发展大环境,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最大难题。”镇党委书记徐拥军胸有成竹。近年来,西渡镇坚持围绕农村面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关键环节,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整体面貌全面改观,坚持打好农村公路、农田建设、小康农宅、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民生水利润泽百姓。去年,西渡镇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家投资1200万元,对五小项目1500米梅花防洪提保护圈进行治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顺利实施,投资60万元,解决了桐桥、天星、交岭、九联和爱吾等村3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小农水项目涉及石鼓、桐桥、咸育、正大、兰草、双桥、咸中和通古八个村,投资660万元,整修防渗山坪塘63处,混凝土硬化、石砌渠道24千米,维修改造泵站9处,完成了五处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公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一个地方生态形象的“窗口”。去年,该镇狠抓植树造林,投资80余万元,采用机械化作业,完成荒山造林1200余亩。抓好西荷路、西杉路和省道315线部分路段通道绿化。全镇主干道绿化15.6公里,栽树4000余棵,绿化村道8.6公里。营造“春有花、夏有阴、秋有色、冬有绿”的景观效果。

  “天晴一团灰,落雨一团糟。”这是前些年西渡镇梅花村村民李建平编的一段顺口溜,描绘了他家门前公路的状况。如今,他的顺口溜改为:“走路不湿脚,运货不用托,车辆到门口,致富路宽阔。”近几年来,西渡镇争取县交通运输局把该镇作为示范路建设乡镇,有序推进道路建设,去年硬化村组道路10.5公里,维修村组道路18公里。

  夜幕降临,蒸水河畔的路上华灯初上,五光十色,岸边的亭榭、绿树与城镇灯火,交相辉映,把西渡装扮得流光溢彩……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徜徉在沿江风光带,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描写秋景的佳句不由涌上心头。

  城镇建设强力推进。道路坦荡如砥,城区洁净如洗。近年来,蒸西大道建设,省道315线英陂牌坊至清江北路高标准城市化道路改造,省道315线英陂牌坊至大勇段55户178处违章建筑物的拆除,得阳鞋业、金林鞋业99个沿街大棚的拆除。去年完成春风路、壕塘社区、马厂小区背街小巷的改造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优化。

  “保持干净整洁的村貌,是美丽乡村的起点。”镇党委书记徐拥军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入手进行环境整治。

  “以前垃圾乱丢,夏天蚊虫多,看看现在好整洁,好亮堂。”赤水村村民刘秋生说起家乡环境变化高兴地说。近年来,西渡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了全镇村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100%。

  “根据镇情实际,采取'户集中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同时探索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镇长温松柏说。

  如今,不论走到西渡镇的哪个村组,都能看见身穿橘黄色环卫背心的保洁员在清扫村里的垃圾。“我每天5点钟就出门清运垃圾,在村子里循环跑,一天要倒四满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存。镇里给我们配了垃圾车,作了具体要求,另外干得好还有奖励。”57岁的保安村垃圾清运员刘红星说,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虽然脏点、累点,但是看到自己的汗水换来了村里的干净整洁和村民们的点赞,憨厚的刘红星脸上露出了笑容。

  为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西渡镇建立专门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队伍和环卫设施,配备农村保洁员、农村垃圾收集员,设置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点,建有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池。

  良好的环境卫生带来乡村新风,令人倍感舒爽。“现在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我们也得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好,里外都干净才更舒坦。”在保安村,村民边打扫家门前排水沟里的垃圾边说。

  “美丽西渡,水清清,天蓝蓝;小溪蜿蜒,鸟儿舞翩翩……”

  “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西渡镇按照适度超前、引领农村科学发展的规划要求,倾力打造梅花、陡岭、爱吾“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通过3至5年努力,将该片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物产丰富、特色鲜明”的村庄,使之成为县城后花园和周边市民向往的休闲基地。去年11月,陡岭村美丽乡村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去年,西渡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县城“四城同创”工作。该镇组建保洁队伍,全镇70个村(社区)共聘请104名专业保洁员负责环境卫生常年保洁。加大投入力度,全镇投资达120万元,61个村新购置垃圾桶1600余个,新建垃圾池120余个。在镇域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地段制作10块大型宣传牌,重新印发3万份致全镇农户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公开信,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有改善。

  “四城同创”有声有色,蒸阳社区编排花鼓戏表演节目在县城巡回演出10余场次,并选送精彩节目赴衡阳市演出。在各村(社区)共制作800块文明公约及“门前三包”公示牌,清理陈年垃圾18处。城乡环境逐步呈现出整洁景美、焕然一新的面貌。

  责任重于泰山。西渡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不要带血的GDP,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该镇在成功创建衡阳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基础上,去年积极申报争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开展消防、危险化学品、渡口、烟花爆竹店、中小学校食堂食品、校车、农民用电等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实施。治理超限超载按照年初计划稳步推进,年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每年三月的衡阳县历届油菜花节岘山人头攒动,大家邀请亲朋好友离开城市一起去西渡郊游踏青,走在乡间小路上,田野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油菜花香,沁脾润肺,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西渡,路相通,渠相连,袅袅炊烟,山川似画卷……”

  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今天,西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恬淡古朴的气息,乡村旅游日益兴旺。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条具有西渡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展望未来,美丽而充满活力的西渡新农村将更加迷人。

  绘一卷文明和谐的惠民风景

  建设文明村镇,就是要惠民利民,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我们村道路宽了,液化气有了,看病方便了,活动器材、场所也有了,赶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槐花村村民肖启生老人笑着说。

  党建引领促发展,精准扶贫奔小康。近年来,西渡镇深入开展“双联双带双推进,精准扶贫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即通过“领导干部联片、镇直单位联村,支部带领、党员带头,推动基层党建上水平、推动精准扶贫见成效”,促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融合联动,推动精准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去年,该镇紧盯减贫目标,全镇确保省定贫困村减贫率达20%,县定贫困村和面上村减贫率达15%,全镇减贫527人。

  该镇严格精准识别,去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采取“五看一公示”方法复核认定,把有小汽车、商品房、财政供养人员、工商户和企业主等“四类对象”进档贫困户进行清理,全镇共清理四类对象90户,350人,清理后未脱贫的有305户,1117人。

  “决不让一位贫困群众掉队。”该镇全面结对帮扶,落实帮扶措施。全镇应结对帮扶305户,1117人,已全部落实帮扶对象,参与结对帮扶的县直机关干部帮扶贫困户68户,233人,镇村干部帮扶237户,884人。举全镇之力落实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新铺村、梅林村、石鼓村、林桥村进行村组道路硬化400米,路基已修好3.5公里,目前正在硬化道路。同时平整新铺村村级活动场所操场1000余平方米,完善村部建设,相继建好卫生室、医务室,改善村级硬件设施。支持水利设施建设,硬化6口鱼塘护坡,投入7万元在林桥村修建机耕桥。

  民之所盼,政之所求。镇长温松柏告诉记者,农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落实。目前全镇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3930户共7294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1475户,2426人;2012年至2015年为65户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和修缮解决资金85万元。因灾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户685户,解决救灾资金32.5万元。共临时救济1468户,救济金额达80.5万元。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稳步推进。西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67973人次,参合率达100%;全镇新农保参保人数达25581人次,参保率达94%。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实事的落地生根,不仅把党的温暖洒向勃勃生机的西渡大地,也让全镇18万多父老乡亲共同分享着改革发展的成果。

  水之歌,山之魂,风之舞。“我这小毛病没了,精神也好了,多亏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广场舞。”家住江口村的退休教师李忠良说,在西渡镇党委、镇政府“讲文明,树新风”的号召下,村里打牌的人少了,唱歌、跳舞、舞龙灯的人多了。

  近年来,该镇借着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和“四城同创”的东风,在新农村建设中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一朵朵姹紫嫣红的文明之花竞相斗艳。在西渡镇的村和社区,我们看到,各种善行义举的“红榜”格外耀眼,“十大孝星”、“守望邻里”、“身边好人”、“道德标兵”感人肺腑的事迹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文明”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该镇积极选树道德模范。去年,在全镇5000多户农民参与的“文明评选”中,780户被评为文明户,30家评为文明标兵。

  走进米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清流迂回的小公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直向村里延伸,到处青瓦白墙、绿树红花……优美的环境仿若世外桃源。

  66岁的村民彭汉云是土生土长的米子人,坐在自家小院的木凳上,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老人家脸上满是惬意、自豪的神情。“变化相当大,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单说道路,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雨天出个村,回来车轮能被烂泥巴给糊住喽。现在新修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有时干完农活我就直接光脚走回家。”

  近年来,西渡镇结合镇情,探索出一条以“村组庭院生态化”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在村组、农舍,广泛开展环境卫生大评比、大巡查、大比武活动,将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整治一新。

  好花还需绿叶衬。在西渡,“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美化家园,公共场所几乎没有生活垃圾。正如米子村村民周珍美所说:“现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要先把门前屋后打扫干净,自觉做到路上不晒粮、不堆粪、不乱丢垃圾,相当于实行'门前三包'。大家伙自发把维护卫生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才能长期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看似几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

  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西渡镇利用农村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开展的“月月放、户户看”已成为常态;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广泛实施的“农民健身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使科技文化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近。在强化科技文化熏陶的同时,该镇还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清洁户”、“致富标兵”等系列文明新风创建活动,促进了“革陋习、讲文明、学技术、助致富”风尚的形成。村民们的文明意识普遍增强,各种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逐渐绝迹。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西渡镇辖区内中小学校均实行合格化建设,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全面维修加固,全镇所有幼儿园均添置正规校车,确保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同时,对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两基”工作达到国家标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初中、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西渡,如今沐浴着时代的春风春雨,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衡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熊超群称赞:“西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模式,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全面推进衡阳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美丽乡村,云淡淡,星闪闪,蝉鸣蛙喧,月儿笑开颜。你看那蜂蝶花丛中相恋,春华秋实孕育多彩明天,幸福的歌儿润泽心田……”

  把蓝图交给群众、把愿景交给群众。意气风发的西渡人正豪情满怀,创造无限。这块山山有宝,水水含金的肥沃土地,期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此扎根,一起耕耘。我们有理由相信,“衡州第一镇”西渡将处处如画、如诗、如歌,将处处有画、有诗、有歌!

  

  编后

  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短短三年时间,衡阳县西渡镇实现了由乱到治、由脏到靓、由慢到快的华丽转身,创造出令各方瞩目的“西渡速度”、“西渡奇迹”。

  西渡之变,关键在干部之变;而干部之变的关键,在于“关键少数”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

  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一群由狮子率领的绵羊可以打败一群由绵羊率领的狮子。无论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俗话俚语,还是舶来的西方谚语,都指向同一话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尤其是一把手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在“宁拆房,不搬坟”的西渡,为了推进项目建设,一年多时间里迁走了近5000座坟,十天半个月里完成重大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而没有一户群众上访,长期垃圾围城、污水遍地的脏乱差,三年之内一跃成为全省的卫生城镇。如此巨变,靠的就是以镇党委书记徐拥军为“班长”的“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

  西渡的实践再次生动证明,领导干部是标杆、是火车头、是引擎。三年前,西渡镇党委、镇政府新的领导班子面对全镇的诸多难事、险事、急事,大事不惜命,小事不惜力,用行动示范干部,以实干赢得民心,团结全镇干部群众拼出一片新天地。西渡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工作落实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千难万难,领导带头就不难。学习西渡经验,就是要真正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关键少数”的关键作风,带出好班子、领出好队伍、抓出好风气。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关键少数”能真正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挺在前面,且事事处处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敢担风险、带头冲锋,那还有什么局面打不开、还有什么工作推不动?!

  学习西渡、比照西渡,关键在于看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西渡为标杆,进一步提振适应引领新常态、带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最大限度凝聚实干兴湘的正能量,更加奋发有为地扎实推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