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快车”走红:方便市民快捷出行
2016年2月29日早上7点30分,家住锦绣花园的陈林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打开微信钱包上的“滴滴出行”,呼叫“快车”。
几秒钟后,一位湘XXLC61的卢师傅响应了他的订单。陈林接到卢师傅电话,对方称在长炼小区,大概2分钟能到。陈林迅速刷牙洗脸,8分钟后出门。此时,停到小区门口的卢师傅已经等了一会,不过他并没有抱怨。
陈林上车,卢师傅点击手机屏幕开始计费。10分钟后,陈林到达目的地,随后微信发来的收费通知,他点确认支付。“从去年开始,我基本上没有坐过公交车,也没打过的了。”陈林有着500多起使用“滴滴打车”记录,是一名打车达人。今年35岁的他不会开车,又不愿意坐公交,等的士,便捷又实惠的“快车”就成了他主要出行选择。
陈林只是岳阳众多使用“滴滴通行”软件的普通一员,滴滴出行,靠着无数个陈林,在岳阳出行圈里有了概念和市场。“生意最好的时候是过年的时候,除掉油费,一天能赚三、四百,那个时候公司补贴力度也大,跑15单就奖励50元。”今年40岁的任师傅是一名快车司机,跑了一年多的快车,目前有688单服务记录,在岳阳滴滴司机中排名86位。任师傅是一名上班族,因为休息时间较多,经常出来接单,赚点外快。“跑得多就赚得多,收入不固定的。”
隐患:无资质,投诉无门
市民出行方便,动动手指车就来了,司机接单了,踩踩油门,外快进账。“快车”看上去很美,可随着“快车”的使用率增多,随之而来的纠纷以及投诉无门的尴尬,也让消费者在感受便捷之余多了一份无奈。“有的滴滴快车司机是新手,没有跑车经验,碰上一个不靠谱的司机,打快车比打的士麻烦多了。”市民刘先生说,他住八字门居民点,因为不是小区房,地方有点偏,有的司机找半天找不到。“元宵节那天,我叫了一辆快车,他就在附近,但就是找不到我说的铺面,前面空的士都过去3辆了,他还是没来,取消订单又不好意思。”陈先生说,那天晚上等了15分钟,真不容易。
陈先生遇到的司机还只是不熟悉路况,有市民还遇上过故意绕路的司机。市民杨女士向长江信息报记者反映,前两天她打“快车”从花板桥去雷锋山,一开始计费显示是6.8元,结果那名司机根本不走平常路,“他上了琵琶王立交桥后,不往巴陵东路开,反而往洛王方向开去,我说他走错了,他硬是说导航就是这样显示的,没有错。结果本来只要6.8元的路程,硬是跑出了14元。”
“快车基本没有营运资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如果不赔,到时候吃亏的只能是乘客。”刘小姐说。
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示,“快车司机”没有像出租车司机一样有营运资格证书、能开具发票,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记者体验后发现,所谓“快车”都是私家车,只要是车价7万元以上,5年之内的车子,驾龄超过1年的年满22岁私家车主都可以向滴滴公司申请成为“快车车主”,不需要任何营运培训。加入“快车”,滴滴公司只需要车主提供驾使证、车辆行驶证的图片即可,而乘客对来接自己的人、车辆状况、车辆来源一无所知。
尴尬:政策出台前,属于非法营运行为
“凡是没有许可手续的车,都是黑车,都属于我们打击的范围。”据岳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经许可的私家车以营利为目的搭载乘客上路营运,属于非法营运。因此,虽然市民是通过打车软件预约私家车出行,仍属于搭乘“黑车”,不受法律保护。“我们必须认可滴滴快车的发展模式,但前提是依法合规。相关政策出台前,私家车不能从事营运。”上述负责人介绍,相比正规出租车,“滴滴快车”缺乏监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私家车提供服务的,属于非法营运,被认定为“黑车”,乘客与司机之间产生的纠纷,并不在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内,消费者一旦遇上问题,只能向软件提供方投诉,这种“我运营,我管理”的模式,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情况的出现。
建议:尽快规范打车软件
“目前,上海已通过有关条文,让滴滴打车走向合法化,滴滴打车的便利也逐渐被市民所认识。未来,滴滴打车有望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洗白'。”市民李先生表示,近日,工信部表态支持打车软件,打车软件给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希望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引导,缓解交通运力不足问题。
“打车软件在客运服务系统实现的过程当中是一个创举,它解决了'人找车'的问题,值得推广。”市民刘先生建议,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打车软件在受到热捧的同时,也遭遇违约成本低、处罚力度小等困扰,应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在从业方面,车辆及个人必须要严格准入把关,成系统化管理才行,不然乘客遇到了麻烦都找不到相关责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