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港优化物流方式,大宗商品不出港就能提货或发货,企业和港口获得双赢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洪琳 胡富君
李亮在湖南从事钢铁贸易多年,以往得先把货物运至港口,再用汽车转运。而今年开始,他的钢铁买卖只需在网上下单,就能在长沙新港提货或者发货,免去了中途的物流环节。昨日,记者从长沙新港了解到,在经济新常态下,港口利用网络信息化、物流现代化等结构升级,钢材这类大宗商品吞吐量不降反升。据了解,该港前两个月仅件杂货物吞吐量完成32.6万吨,其中钢材约占总吞吐量的80%,总吞吐和增长量均创该港投产以来同期的最高纪录。
港口
改变单一装卸,堆场变成了商场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沙新港件杂货物码头。以往,每年一季度都是港口淡季,可如今却变得空前繁忙,满载各类钢材的车辆络绎不绝,堆场与岸边多台起重机都在装船卸载钢材。长沙新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储存的6万多吨各类钢材,都是通过湖南一力交易的现货。”
今年年初,长沙新港与中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物流商湖南一力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以钢铁物流资源为基础,依托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湘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物流中心,这是湖南港口首次跨行业、跨平台的合作。
“港口告别了装卸单一、不经商的传统历史,从堆场变成了商场。”该负责人说,“比如钢铁商户,根本不需要亲自来港口,只需通过网络无形交易,而港口则利用物流与商贸合一的运作模式,实现产、供、销、港口融为一体。”
“这种网络信息化+物流现代化的模式,使港口钢材吞吐量、操作量、储存量、周转量均陡然大幅度增加。”该负责人说,“在发展钢铁物流的基础上,未来还将进行纵深发展,实现从钢材采购、加工、仓储、配送、物流金融到电子商务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全面拓展。”
据长沙新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港口前2个月集装箱吞吐16575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6%。件杂货物吞吐32.6万吨,钢材约占件杂货总吞吐量的80%,总吞吐和钢材增长量均创同期的最高纪录。
企业
优化物流方式,千吨钢铁能省万元
供给侧改革是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钢铁、粮食等大宗商品,除了创新升级化解产能过剩之外,优化物流方式,减少物流成本,也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企业的竞争力。
“从岳阳到长沙,钢铁公路运输费用是55元/吨,水运则不到20元/吨,每吨运费至少节省35元。”湖南一力物流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同时,如今钢材到达港口后可直接存于港口,中转费用又节约了近30元/吨,一批上千吨的钢铁无形中就省出了上万元物流成本。”
作为湖南重点钢铁企业,华菱钢铁集团在物流方式升级上进行了先行先试,与长沙新港进行铁水联运,华菱的货物先从衡阳走铁路运至长沙铁路新货运北站,再由汽车运至两公里外的新港码头装船出口,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除了钢铁,港口粮食运输上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记者跟随长沙新港工作人员来到新港三期工程北片区,有着20吨起吊能力的门座起重设备正在紧张作业,安装的大抓手具有吊钩、抓斗等功能,一次能抓取10吨散装粮食,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倍。而据了解,今年长沙新港还有望获得“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届时估计进口的粮食港口吞吐量可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幅度,占全省进口粮食总量的60%以上,极大促进粮食产业化的升级。
另一方面,长沙港口三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完工后,港口将新增6个2000吨级码头泊位,年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吨。同时,将引进铁路专线取代陆运,做到铁水无缝对接,更多货物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此外,还将考虑码头粮食的散储,做到粮食散储散运散销。
相关链接
三湘四水编织开放水运网
湘桂运河将成湖南第二条出海通道
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下,长沙乃至湖南的水文章还大有可为。
目前,湖南省仅有岳阳城陵矶一个水运出省通道,而在“十三五”期间,湖南将投资230亿元用于水运发展,加快洞庭湖、湘资沅澧“一湖四水”水运建设,尽快打通4条出省水运通道,加速与湖北、江西等周边省市的水运互通,建设开放水运网。
据了解,4条出省水运通道分别为:推进淞虎-澧资航道整治,打通西洞庭湖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通道;建设沅水大通道,畅通湖南与贵州的水路通道;加快推动湘桂运河建设,沟通湘江和桂江,连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打造湖南第二条出海通道,使湘江成为中西部经由两广进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通道;疏通渌水,提升航道等级,对接江西水运网。
到2020年,我省将初步建成以长江为依托,以湘江为骨干,以沅水、澧水下游、资水下游及洞庭湖区航道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骨干网;岳阳城陵矶港区、长沙霞凝港区等主要港口的重要港区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水上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