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湖南决策咨询·城市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柳青 编辑:胡芳 2016-05-10 10:29:2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市滨江金融商业区基本建成。(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新型智库资政作用,近日,“湖南决策咨询·城市工作”座谈会在长沙举行。会上,13位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把脉我省城市工作,为做好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现将这些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提升城市工作水平要过“五关”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君文

  第一关,要明确城市定位,回答我是谁。城市要有自己的基本定位,城市定位要具有独特性、美誉性、连续性。第二关,要发展城市产业,回答我到哪里去。城市应根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基础的现实状态来确定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没有产业的城市是空城,要确定主导发展产业。第三关,要搞活城市经营,回答我有哪些资源。只紧盯财政的钱是不能把城市建设好的,要利用好土地资源、政策优势、政府资产,把城市资产存量盘活,引进增量,把资源资本化,把资产变成资金。第四关,要注重城市管理,回答我怎么成长。一个城市必须通过管理来提升品质,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价值的城市。第五关,要塑造城市文化,回答怎么了解我。要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同时还要善于把我们注重开放、包容、奉献这样一种文化传递出去。

  长株潭一体化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乔润令

  由于高速公路普及、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航空大众化时代来临、互联网技术进步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兴起,长株潭的新优势、新特点、新定位都需要重新考虑,需要在新的格局,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经济背景下重新定位。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解决产业支撑力差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问题。对于长沙来说,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要同步进行,新经济和旧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要喜新不厌旧,新资源要重点投入到新领域,旧产业要整容、瘦身、化妆、健身。三是关于加快长株潭的一体化问题。要有新体制、新经济、大产业和新的开发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的共建,强化城市群内的企业产业的优化配置,建立要素资源人才、技术等流动的市场化机制,真正推动联合攻关、园区合作、产业对接、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运用城市设计 彰显城市特色

  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沈磊

  注重规划引领是天津市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这方面,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引入城市设计,建立完善的编制体系。着重组织开展了三个层次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第一为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第二为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第三为重点地区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

  二是加强城市设计,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创建“一控规两导则”管理体系,形成“总量控制,分层编制,分级审批,动态维护”的总体思路;编制专项控制导则,规范和引导建筑项目的规划建设;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项目审批流程。

  三是运用城市设计,统领项目一体化实施。在横向层面,突出城市设计的引领作用,统筹协调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环境、交通组织、地下空间、绿色生态等专项设计;在纵向层面,强调城市设计的有效落实,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直至最后交付使用全过程跟进,保证项目按规划实施。采用“一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确保城市设计从前期规划阶段、法定控规阶段、土地出让阶段至建设实施阶段,自始至终产生控制效力,确保地区开发建设的最终效果。

  利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 吕益民

  我对湖南利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提几点建议:

  第一,用好用足PPP模式。政府通过PPP特设项目,吸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实业资本提供新建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存量项目,政府可以通过TOT、POT、ROT等方式,由项目公司接手具体项目运营,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短期偿债压力。

  第二,省市两级政府都应成立有政府引导基金参与的PPP产业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共同开发建设、共同营运管理、共同分担风险和共同分享利益。

  第三,PPP项目必须纳入政府预算和资产负债表,因而需要强化政府的预算管理。同时要将PPP置于规范管理的框架下,充分挖掘“PPP效率红利”。

  第四,支持民间力量建立PPP大数据库,打造全省PPP项目征信系统,完善信用评级系统建设PPP项目实施效果的动态监管体系。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针

  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袁湘江

  适用——规划建设人本城市。强化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制定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布局规划。促进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使居住、公共服务、商业与产业发展等不同功能相互交织、有机组合。提高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依托次干路和支路布局生活性商业网点,以社区为单位构建公共服务网络和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体现“本地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经济——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城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加强建筑物的维护管理,拒绝“短命建筑”。降低城市建设运行综合成本,实现城市建设和维护运行成本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绿色——城市发展追求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山水格局,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系统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建设运营模式,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引导树立绿色增长理念。

  美观——营造优美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加强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传承城市发展历史,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治理“城市病”要多管齐下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黎春秋

  解决好长沙的“城市病”,从预防的角度,必须做好城市规划;从治理的角度,务求做到精细建设和创新治理方式。

  规划务求精当,展现城市独特个性。要明确发展目标,从城市总规和2050战略规划这个层面来设计;推进“多规合一”,圈定城市生态的底线以及城市发展的边界;优化城市空间的形态,实现差异化的城市发展策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承载能力。

  建设务求精细,提高城市宜居水平。要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居住公共服务配套,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构建适宜的社区生活和公共服务网络。

  管理务求精准,转变城市治理方式。探索利益总体平衡,落实“四增两减”,降低人口密度和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公众全面参与,确保规划成果、建设项目更加科学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信息决策和管理平台。研究管理举措创新,有效缓解“城市病”带来的矛盾。

  为城市发展留下乡愁

  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沛林

  在城市建设中传承历史文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延续文脉,二是打造形象,三是塑造灵魂,四是持续发展。

  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我们要特别注重传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的法则、诗意栖居的理念、和睦友善的民风、特色鲜明的建筑、乡味浓郁的美食、多姿多彩的艺术。在实施传承中,要精心细心地修复历史建筑、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基因、彰显城市特色。比如近些年,湖南省通过打造“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对传承历史文化基因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尝试。要用遗产保护、基因挖掘、特色彰显、文化展陈等技术路径为城市发展留下了精神消遣与文化传承的“乡愁”。

  人口流动趋势是向中心城市聚集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焕城市化战略研究院院长 童大焕

  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发展,使全球城市化率在短短180多年时间里由几千上万年以来的3%迅速提升到50%以上。如今城市化进入服务业主导新时代,城市高密度集聚成为全球主流。农业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越来越低,服务业产值越来越高。未来服务业的竞争是以头脑为前提的,人口越密集,人们的就业和收入空间就越大,创造力也越强。

  中国的城市化由工业主导的扩张时代进入服务业主导的收缩时代。从2014年开始,中国城市化迅速进入服务业主导的下半程,加速向大城市化迈进。低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都需要人口聚集。

  湖南是人口流出大省,同时向省会城市集中的态势比较明显。中西部省份对省会的依赖度要比东部沿海高出不少,大多数中西部省城一城独大,人口向少数一两座省会或副省会城市集中,这是符合产业分工和集聚的要求。

  未来城市最大的竞争是城市规模和密度的竞争。中国将经历短暂的转型阵痛,大量失业农民工短期返乡,然后又迅速向更大的城市结集。人口集聚带来服务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市一定是越来越集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乡村衰落。

  城市治理能力决定城市未来

  中山大学城市治理与土地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何艳玲

  我从城市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设计的视角谈三个问题:

  一是尊重规律。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在城市发展中需要足够多的耐心和妥协,包容更多人更好的生活。尊重人与空间的规律,大城市也应该有小设施和小街区。尊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律,未来地球是黑暗的还是光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是否从灰色转向绿色。尊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规律,湖南整个都市圈发展要在长沙这个中心城市带领下形成错落有致的功能布局。

  二是拓宽视野。区位、产业、文化这三点就构成了湖南视野和湖南特色。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城乡居民、产业的双向流动是未来真正解决城乡问题的关键。城市空间的流动性绝对不是在一个国家之内的,对于长沙和省内几个大城市来说,要尽早具备这种全球视野。

  三是提升能力。要提升权利维护能力,促进城市和谐;提升资源分配能力,促进城市发展。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城市安全。

  做好城市立体化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魏春雨

  当前,我们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规划的管控力不够,其主要原因是规划与落实之间缺少了一个重要层级: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多层次的,在总规方面需要跟进城市设计导则,在控规、详规方面也要有对应的城市设计,需要图则和导则并重来管控城市与空间。另外重要区域还需进行专项城市设计,比如滨水区、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城市设计,如果这些层面的城市设计齐头并进,就不会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现象。

  做好城市设计,首先要做好城市意象,也就是坚持城市可识别性的原则;第二要对城市承载力底线进行严格管控;第三是加强对城市肌理的研究;第四是执行公共交通优先原则;第五要关注城市微循环组织;第六是坚持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城市最好的地段留给公众;第七是发展邻里空间,终结“超级大盘”开发模式,建设开放社区;第八是发展城市复合空间;第九是激活城市剩余空间,柔化空间边界,发展“口袋公园”等城市斑块绿地;第十是城市滨水空间,活化亲水性;最后建议废弃“旧城改造”提法,改为“城市有机更新”,保留历史街区、风貌区的城市肌理,让城市文脉得以保护。

  城市新区建设要有新思路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茂松

  新区建设要树立现代意识和新型工业文明意识,把五大发展理念细化到新区建设全过程。

  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关系;二是新城区的发展与农业用地之间的关系;三是新城区的生产和生活配套关系;四是处理好新区建设与水资源、能源、交通、环保建设条件的关系;五是新区建设与地下矿产、地下文物古迹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六是新区建设中的产业项目与融资、资本运营之间的配套关系。特别要抓好 “三化”:一是大都市区化,紧紧抓住长株潭,促进向心发展,将其做大做强,实现长株潭一体化。二是大功能区化。长株潭发展要在国家大战略层面有重要地位,就必须纳入岳阳这个口岸城市,实现湘江与长江的零对接,打造我国内陆开放的高地。三是城市新区建设的产业园区化。着力引进战略性项目、高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商,打造产业链,延长价值链,建成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产业集群式的产业园区新区。

  新型城市发展

  重点在县城

  省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 童中贤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不仅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层次和重要生长点,更是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

  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县域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就是要转变一个观念,创新四条路径,实施一大行动。要转变“农耕思维惯性”,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降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现象。要创新融群、接中、兴边、优优四条路径。融群,就是促进县城经济与基础设施布局积极主动融入城市群发展。接中,就是要积极主动对接中心城市,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兴边,应推进跨省合作交流,促进边际特色县城跨越发展。优优,就是优势优先,加快推进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建设,促进部分特色优势县城优先发展。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为取向,推进县城提质升级行动。

  打造城市边上的“桃花源”

  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浔龙河集团董事长 柳中辉

  浔龙河村曾是长沙市近郊非常贫困落后的一个小山村。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特色产业开发,打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生态小镇。

  破除传统的经营观念。按照自愿原则,逐步让村民将宅基地、耕地、林地等流转出来交给村委会。搭建了就业和创业平台,有效地引导村民成为地方发展的产业工人。同时,建设集体经营性项目,所得收益按照股份对村民进行分红。

  破解政策难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以政府引导推动和监管,企业主导投资和建设,村委会参与项目决策的开发建设模式。实施多规合一,完全按照产业、民生和生态规划来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促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混合使用、流转用地和建设用地相结合。

  破解产业难题。通过结合市场、政策以及自身资源等情况,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和养生养老产业。

  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明确村委会、政府和企业三方的投资关系、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采取政府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和PPP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公共投资和民生投资。 (湖南日报记者 杨柳青 整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