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请来外企 一起“孵”学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康晓乔 2016-05-13 10:38:4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组建一个特殊的小班,由世界500强企业“自主招生”,学生毕业拿到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就能上岗——

  请来外企,一起“孵”学生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王宇 李诗涵

  职业院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办学,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

  ——摘自湖南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这是一条往返60多公里的通勤线路。每个工作日的早上8时,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的通勤车来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接走“博世班”的几十名学生。晚上6点,通勤车又把学生们送回校园。

  走过8年摸索路,长沙“博世班”得以传承百年“双元制”,呈现出别样的职业教育生态。

  从订单式培养换挡“双元制”

  博世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2008年,进驻长沙的博世公司需要一批适应公司文化、懂理论也熟悉操作的一线技能人才,在系统严格的评判下,最终确定与湖南工业职院合作办学。

  按约定,长沙博世负责笔试面试,录取也由博世说了算。每班30人,称得上百里挑一。

  开始,采用的是传统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即学生大三这年,长沙博世派出老师到学校授课。长沙博世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兆芳还记得,培训资料都是从德国引进的。

  2011年成了一个拐点。从“博世班”3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表现来看,由于实训时间不够,适应时间还是长了些。

  “当时博世中国提出在苏州之外再建学徒中心,实施‘双元制’,长沙‘博世班’就成了第二家。”李兆芳回忆道。

  培养方案大改三次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享誉世界的成功模式,助推了德国经济腾飞。在博世,“双元制”走过了一百多年。学生在学校和博世共同接受教育,德国工商会作为第三方全程监控学生的培养,并组织职业资格认证。

  长沙“博世班”实施“双元制”,却是从零起步。如何适应水土?唯有摸索、沟通、磨合。用“博世班”刘峥老师的话说就是:培养方案大改三次,小改无数。

  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学校、企业及德国工商会的课程和认证要求?

  “记得第一次,我们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都带到了长沙博世,装满了车子后备箱。没想到公司在每本书上都划出了重点内容,希望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所有事业部。2011年那届‘博世班’学生,在校不到1年半时间,比同级学生多上了1000多个课时。”刘峥老师说,经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多轮沟通,后来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

  随着机器人对生产线的渗透,学校还投资几百万元建设了机器人实训室,压缩机械部分课程,增加自控等内容。

  职业素养也是学生们的弱项。“博世班”开设了质量管理课程,并引入过程管理,包括实训室的使用规程。

  到目前,按照“双元制”培养的长沙“博世班”,已毕业两届60位学生。李兆芳评价,生产部门反映不错,夏柳等4位同学还被派驻到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工作。

  老师也要顶岗实践

  在长沙“博世班”当老师,也不容易。

  “博世班”的学生,在校平均每周比普通班学生多8至10个课时。大一和大二的暑假还要提早到校或推迟回家。老师的担子跟着重了。

  “博世班”的学生,在学校上课全部采用“教学做”合一方式。2个人一组,围着一台设备,老师教的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

  “2015年,我还去长沙博世顶岗实践,遇到了好多学生。”刘峥老师笑说。像他一样,100%的专任教师都在长沙博世等企业接受了3个月以上顶岗实践。

  湖南工业职院副院长邱丽芳介绍,作为省内率先开展“双元制”的高职院校,突破性地解决了校企合作中双方责、权、利三者的平衡问题,并首次引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第三方,全面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今,参与长沙“博世班”教学的教师“双师”比例达100%,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比例达1∶1。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