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联重科终止收购特雷克斯之因:对方漫天要价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康晓乔 2016-05-30 15:58:1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5月3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喻向阳)上周五,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将终止以34亿美元收购美国起重机生产商特雷克斯的交易。公告显示,双方在关键条款上没有达成一致。
  
  今日,记者从相关人士获悉,此次交易最终失败的原因在于特雷克斯漫天要价。上周五,双方牵手失败的消息刚一发布,瞬间引起世界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
  
  特雷克斯是仅次于卡特彼勒的美国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于去年12月向特雷克斯提出了每股30美元现金收购该公司的非约束性报价。33亿美元的收购总价中,中联重科计划以40%的自有资金和60%的银行债务融资完成此次交易。
  
  今年3月,中联重科将收购报价由33亿美元上调至34亿美元,以确保交易达成。特雷克斯当前的市值为25.8亿美元。
  
  5月16日,特雷克斯与芬兰科尼起重机公司签订协议,拟向科尼出售旗下物料搬运和港口解决方案(MHPS)板块。中联重科能够从物料搬运和港口解决方案业务中获得的协同效应非常有限;而且剥离此部分资产后,中联重科收购特雷克斯将更容易通过并购监管审查,从而极大地提高交易确定性。这一度被看成是三赢的“梦之解决方案”。
  
  然而,在将物料搬运与港口业务以约13.5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芬兰科尼公司后,特雷克斯希望仍然以每股31美元价格让中联重科付账。这实际上是想凭空多赚这13.57亿美元。而据彭博社判断,28美元每股是较为合理的价格。
  
  中联重科当然不会做这样的“冤大头”,《路透社》财经专栏文章指出:正是是特雷克斯这样的“希望”,直接导致双方离开了谈判桌。
  
  受此次终止并购事件的影响,特雷克斯股价暴跌,最低时跌幅达21%。顶级的商业电视台CNBC称特雷克斯为“今天华尔街里最大失败者”。彭博社的报道指出,这也终止了被悉心构建的原本三赢的交易局面。
  
  中联重科的报价相当于特雷克斯2016年净利润的20倍,且在行业下降的期间内,这个报价相比于特雷克斯近十年的平均PE(15.7倍)要高得多。对特雷克斯来说,失去这样一笔好买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面对股东和资本市场的压力,相关方释放风声,称交易终止的原因是中联重科收购资金和外汇准备不足,以及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云云。另一方面,特雷克斯一位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仍在表示:欢迎中联重科重回谈判桌,原话是“打通他们的渠道并重新回来”。
  
  中联重科为此次收购做了充足的准备,尤其是融资方面。在宣布收购特雷克斯后,中联重科计划以40%的自有资金和60%的银行债务融资完成此次交易。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目前现有货币资金高达155亿元人民币。同时,中联重科也明确表示,已获得有关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确定函。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事实上,我们为了这次谈判也请到了各方一流专家,得到了国家各个部门的认可,拿到了并购路条。中联重科在资金安排上,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相应支持。”
  
  《华尔街日报》称,多年来的并购经历让中联重科获得大量国有银行的融资支持,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主导此次融资并购。
  
  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案例发现,融资的确是一个难题。但对有着丰富跨国并购经验的企业来说,融资不会是他们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拦路虎。
  
  考验跨国并购的仍旧是企业的智慧——对标的的判断和后续的融合能力才是关键;企业决定并购,要慎重地对股东负责,要充分考量股东的利益——这才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根本。
  
  中联重科主动终止谈判,让很多国外企业和媒体觉得“出人意料”。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加速走出去,留下了“人傻钱多”的印象。国内的行业观察者也屡屡提出警示:不要为了并购而并购。
  
  彭博的《牛虻》专栏评论员说,中国买家在以往的并购中总给人以不计成本出价过高的印象。但在这个案子中,中联重科打破了此印象。
  
  中联重科早在2001年就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随后,在与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意大利Ladurner等公司的合作中,完成了一系列教科书式的并购动作。中联重科在“走出去”的海外征程上,在业界赢得了“并购大师”名头,靠的既是对海外市场和规则的掌握,还有对AH股东利益的坚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形象正在改变。此次收购虽然暂时终止,但带给中国企业更多正面的形象。也让更多的国外企业知道,中国企业已今非昔比,尤其是面对国外企业的漫天要价,他们正表现得越来越理智和成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