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八旬老党员连续5年缴纳大额党费 33年如一日尽献余热

来源:长沙晚报网 作者:钱娟 编辑:王娉娉 2016-06-20 09:05:59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在党的95岁生日到来之际,浏阳市张坊镇八旬老党员朱自明再度缴纳了一笔大额党费,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在乡镇基层单位深耕40余年,33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累计捐资近35万元用于帮助困难学生、支援灾区建设,5年缴纳大额党费上万元,提起家喻户晓的老党员朱自明,村民们对他的事迹如数家珍。

  两袖清风

  老党员5年缴纳万元大额党费

  张坊镇茶林村地处大围山南麓,这里被群山环抱,一派青山绿水好风光。“节省每一分钱,只为扶贫助学”,走进朱老家中,书桌前的十二个大字赫然在目。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房内,从上世纪50年代沿用至今的木柜、木床早已掉漆,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房间内唯一像样的家电,床头的书桌上堆放着厚厚的书报,垒起了半米高的各类奖章、奖杯。今年80岁高龄的朱自明老人目光炯炯有神,于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生命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止境。趁着自己还有余热,为党组织献出一己之力。”2012年以来,老人每年都交纳大额党费,在建党95周年前夕,老人又将四千元退休工资作为大额党费交给党组织,至此,他已累计上交大额党费万余元。

  早上五点,精神矍铄的他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麻利地烧火做饭,吃完早餐便提着两个大塑料袋出门了。从茶林村洪屋组出发,往集镇方向走去,两公里路程,老人风雨无阻,每天要走上好几个来回。纸盒、矿泉水瓶、废旧书报……凡是能变废为宝的东西,老人都一一收入塑料袋中。回到家后,朱老将拾来的“宝贝”分门别类,整齐地堆放在角落里。“一年能卖个千多块钱,够我和老伴大半年生活开销了。”眼前的朱老衣着朴素,一生两袖清风,将退休工资悉数捐出后,他和老伴黄彩莲靠拾荒所得维持生计。

  慷慨解囊

  助百余名贫寒学子成长成才

  上世纪80年代,朱自明是小河乡一名基层干部,每个月工资不足40元,家境并不富裕。1983年,46岁的他得知张坊镇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他二话不说慷慨解囊,拿出节衣缩食省下的600元,帮助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

  80岁高龄的爷爷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丧失了劳动力,瘦弱的母亲外出务工勉强维持生计,一家四口吃不饱、穿不暖拮据度日,张坊镇高二学生黄春根出生寒门,眼看着就要辍学了。“孩子,只有一年就要高考了,你专心读书,学费我来帮你想办法筹集。”得知黄春根正为学费犯愁,朱自明拿出辛辛苦苦积攒的2000元连夜赶到他家,雪中送炭帮他交了学费,黄春根终于如愿以偿重返校园,并高分考入合肥炮兵学院。

  从1983年起,朱老每月将工资的半数以上无偿捐赠;1998年退休后,他将每月退休工资全部捐出,自己却靠拾荒维持生计……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上,记录着115位受助学生的情况,虽然素昧平生,但朱自明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被资助过的学生如今活跃在各个岗位上,有大学教师,有部队军人,有私营企业主,成了社会的栋梁之才。

  党员档案

  朱自明,1937年7月生,浏阳市小河乡退休干部,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届长沙市道德模范,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00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56年党龄的他,33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发挥余热,常年无偿捐资助学,累计向社会捐赠35万元,帮助115名贫寒学子重返校园、成长成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