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一]赴法勤工俭学背后 湖湘青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图)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王娉娉 2016-06-22 16:36:5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

1920年7月,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聚会,讨论学会方针。经过5天激烈的讨论,一致赞同将学会方针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图为与会的新民学会会员合影。

1920年,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尔纪聚会,讨论学会方针。图为与会的新民学会会员合影。

新民学会会员分布图。

新民学会会员分布图。

新民学会旧址:蔡和森在长沙的故居。

新民学会旧址、蔡和森在长沙的旧居。

蔡和森卧室。一九一七年秋至一九一九年冬,蔡和森在这里居住。

长沙,蔡和森卧室。1917年秋至1919年冬,蔡和森在这里居住。

  编者按:回望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酝酿的过程中,活跃着一群湖湘青年。在湖南长沙,他们组建了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世界与中国;在法国蒙达尔纪,他们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酝酿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湖南、蒙达尔纪,都是他们出发的地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6月16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红网调研时指出,要牢记党史,立足湖南省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报道,大力宣传好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6月12日发表文章,讲述了湖南在蒙达尔纪买下李石曾故居并计划改造成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背后的故事,让这群湖湘青年和蒙达尔纪这座小城,重新在湖南人的视野中鲜活。

  即日起,红网和时刻新闻同步推出系列报道《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在中国强起来的今天,回望那一段峥嵘岁月。

  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长沙报道
  
  清晨,长沙市新民路,三五成群的学生,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嬉戏着走进新民小学。
  
  校门正对面,竹篱斜护的新民学会旧址,在车水马龙之中显得有些孤寂。
  
  然而,众所周知,这里也曾热闹过,也曾书声绕梁、豪气冲天,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热血青年汇聚在此,共同商讨拯救国家民族的新途径、新方法。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湖湘好儿女不惜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然后为国所用。”近日,作为新民学会旧址的主管部门负责人,长沙市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唐德强为我们讲述了湖湘青年赴法勤工俭学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346名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 出发前参加留法培训班
  
  走进新民学会旧址,5间青瓦白房,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菜畦纵横。
  
  这里原是蔡和森全家租住的地方,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人在此召开成立会,创建了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有相当社会影响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
  
  “他们在这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有时露宿在旁边的坟山上,畅谈通宵,有时露宿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唐德强介绍,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新民学会的会员个个都怀揣着豪情壮志。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是新民学会的五条纪律。
  
  由于受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民学会会员渴望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呼声越来越高。1919年3月17日,全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89人启程出发,其中,湖南学生43人(新民学会会员3人)。
  
  “他们从湘江出发,乘船到达上海黄埔港,再乘坐法国邮轮横渡东海、南海,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过地中海抵达法国。”唐德强介绍,赴法国之前,湖南青年曾到北京法文专修馆、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高阳县布里村初级留法预备学校等地进行培训,学习法文和做工的基本技能。
  
  远赴法国经费肯定不少,从何而来?唐德强说,当时湖南赴法勤工俭学人员的经费主要有5个来源:一是与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湘籍名人熊希龄、教育总长范源濂、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李石曾等联系,争取到华工局的贷款。二是熊希龄、范源濂拨借米盐公款16000元大洋。三是章士钊资助20000元大洋。四是长沙县知事姜济寰资助本县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每人200元大洋。五是学生自筹。
  
  干杂活当散工 学习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
  
  据统计,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员有1600余人,其中湖南青年346人,仅次于四川378人。而新民学会78名会员中去法国的有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萧三、欧阳泽、向警予、蔡畅等19人。
  
  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干些什么?唐德强说,有的青年先工后学,有的青年先学后工,有的青年边工边读。其中,当时有四五百人进入了70多家工厂,他们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当散工、干杂活……每天工作后,还要补习法文或学习工艺。
  
  “虽然艰苦,但他们的收获也比较大。”唐德强说,在法国期间,我国勤工俭学青年受到法国工人、青年、友好人士的欢迎和关切,有些青年开始着重锻炼自己,接触工人群众;有些青年开始研究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非常团结和活跃。1920年7月,以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学会会员为主的留法学生在蒙达尔纪召开了著名的“蒙达尼会议”,提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并建议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同时,会员们一致赞同将学会的方针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目前,在新民学会旧址陈列厅,还悬挂有一幅当年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尔纪聚会后合影的资料照片。照片显示,当时大约有20余名会员参加这次会议,大家穿戴正式,表情严肃,造型随意,“颇具自由风的感觉。”唐德强评价。
  
  此外,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先后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的资料。
  
  孕育一批共产主义者 一个学会影响了中国的国事和命运
  
  “新民学会这批出国勤工俭学的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唐德强介绍,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主张组织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与主张无政府主义和“温和革命”的会员展开讨论。他还写信给毛泽东,阐述了他对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方法和步骤。
  
  毛泽东在回信中写道:“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3年的时间里,新民学会不仅为湖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挥了领导核心组织的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思想理论上的探寻和干部队伍上的准备。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新民学会前后发展了78名会员,并孕育了一批共产主义者,除毛泽东、蔡和森外,还有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夏曦、萧三、郭亮等。
  
  正如毛泽东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新民学会“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
  
  “‘五四’运动时期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教育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新民学会会员张国基在《回忆新民学会及在南洋活动情况》中如是评价。
  
  目前,新民学会旧址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与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捆绑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逐渐增多。
  
  那段湖湘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故事不仅将永久陈列在新民学会旧址的陈列厅内,还将永远印刻在世人心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