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改革引领 逐梦两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冒 蕞 编辑:康晓乔 2016-06-24 13:34:58
时刻新闻
—分享—

  夏日里,湖南首批两型景区之一的长沙橘子洲头景区,游人如织、绿意盎然。郭立亮 摄

  村民张聪明在查看自家的沼气池情况。郭立亮 摄

  近年来,长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图为长沙金洲镇关山村一隅。李健 摄

  株洲中车时代电动大巴生产线。若叶 摄

  冒 蕞

  今年4月,一场特殊的“选秀”在湖南落下帷幕。

  选出来的“新秀”并非艺人,而是31个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它们是从去年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面向全省征集的众多改革创新案例中,层层筛选出的精华成果。

  这场“选秀”本身是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改革、全省第一个改革专项案例评选,成为湖南推进生态文明改革的又一项开创性举措。

  有改革才有动力,近年来,湖南以生态文明改革为引领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在追逐“两型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

  天蓝水绿、空气清新、市容整洁、绿意盎然,漫步在株洲市区,很难想象这座城市曾经因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抬不起头。

  市容由“丑”变“美”,得益于株洲推进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用市场化手段,将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环卫工作整体打包,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治理;建起覆盖全市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GPS系统“实时跟踪”、天天考评;实施绿色出行改革,全面推行以每周少开1天公车,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搭乘公共交通“1135”行动绿色出行,成为广大市民的风尚。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一项项殊荣,印证着改革的成效和市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株洲能蝶变新生,折射出新常态下,湖南实现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增加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效路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发展之路。

  长沙市推动土地资源由粗放利用全面转向节约集约利用,形成“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体系,有效缓解了日益严重的土地供需矛盾,“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量下降率达32.6%。“长沙市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化”项目列入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开展的标准化试点。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实现两型发展,就必须以改革破除旧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改革释放新的发展动力。而“允许在改革上先行先试”,正是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所在。

  依托这层优势,8年多来,湖南在生态文明改革领域推出了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

  不仅从“顶层设计”入手,率先建立两型社会建设标准、考核体系、协调机制和组织架构,在整体上明晰两型社会方向、目标和路径;也从一些具体措施入手果断“亮剑”,率先出台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机制体制改革,在局部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试验区改革硕果累累!

  为加强全省生态文明改革经验的总结、推广,激励各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示范带动全省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去年2月,试验区管委会面向全省发出征集,通过自愿申报、推荐申报等方式,共收集改革案例84份,经层层筛选,评出示范类案例10项,突破类案例21项,共计31项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经过公示,由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向全省印发。

  “这次案例评选,正是对试验区第一、二阶段改革建设及近年全省生态文明改革的一次盘点。”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宋冬春如是说。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改革,就是要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力量对接起来,把蕴藏在个人和基层的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

  近年来,湖南在推进生态文明改革中,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去年4月底,《湖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4-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为全国首个同类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中,明确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生态补偿、节能减排治污市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并分别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单位,确定了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施工图”。

  这张“施工图”中,生态红线、生态补偿、多规合一、第三方治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众多改革试点落子基层,由县一级甚至园区担纲。

  “参与申报的84个案例中,76个为市州申报,地气足,发挥了基层首创精神。”宋冬春介绍, “各地紧扣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我省生态文明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探索。”

  “把改革的任务分解到基层,鼓励和引导基层大胆进行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宋冬春认为,把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及时形成理性认识,不仅可以更好实现改革落地,更有助于促进制度创新。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

  按照《湖南省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评选发布办法(试行)》,此次入选的31个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必须“已经组织实施,并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果”。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内在统一,不仅针对节约土地、污染治理、老工矿区生态修复、城乡环境同治等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寻求破解之策,也着力巩固和发挥湖南的生态优势,探索保护青山绿水、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完善市场机制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下功夫。

  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认为,要加快推广这些案例,对于各地来说,这些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的主要方法都可以借鉴运用,分步实施。

  如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中,聚焦农村环境污染中的畜禽养殖、生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重金属污染、农村工业项目这五道“典型”难题,长沙市“对症下药”,制定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并率先推行党政干部任期环保审计制度。长沙县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引入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许多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开先河。

  《两型旅游景区》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两型旅游的地方标准,两型旅游景区认证是全国第一个两型认证;湖南石墨、铅锌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为全国探路,实现了资源税计税依据由数量到价值的重大改变;株洲将城区公交车全部置换为电动或油气混合动力车,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郴州市争取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让东江湖成为全国首个受专门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湖泊)……

  还创新形成了一批绿色发展的模式、法规、标准。

  以“保护好东江湖就是最大政绩”为发展理念,资兴市探索建立了东江湖保护基金和生态补偿机制,从2005年起,流域内每张旅游门票提取10元专项用于东江湖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建立专账;创新绩效考核体系,对东江湖周边乡镇不考核GDP和财税任务,同时增加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分值。

  “东江湖保护与治理是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思路调整,过去主要是对已经污染的湖泊进行治理,现在是一手抓污染湖泊的治理,一手抓良好湖泊的保护。”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东江湖列入了国家环保部良好湖泊保护工程,在推进湖泊保护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了经验。

  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省地税局的三个改革案例得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宇文好评,他认为三个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形成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进行了一些成功而有益的探索。

  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怀德认为,加强改革创新案例的评选,既激发形成各方竞相谋改革、创机制的生动局面,又将点上的创新经验向面上推开,增强改革的穿透力。这应该也是试验区的本意所在。

  首届省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名单

  一、示范类案例

  (1)长沙市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创新与节地模式

  (2)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3)株洲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4)株洲市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创新

  (5)株洲市绿色出行改革创新案例

  (6)郴州市资兴市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机制改革

  (7)郴州市临武县重金属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改革

  (8)省财政厅政府两型采购

  (9)省旅游局《两型旅游景区》地方标准贯标

  (10)省地税局湖南石墨、铅锌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

  二、突破类案例

  (1)省林业厅建立健全全省林权交易服务体系

  (2)长沙市餐厨垃圾集中收运与资源化利用

  (3)长沙市坪塘老工业基地污染产业退出与生态修复机制

  (4)长沙市绿色建筑监管机制

  (5)长沙市分布式能源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6)株洲市高新区两型产业集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7)株洲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8)株洲市株洲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体制机制创新

  (9)湘潭市湘乡废弃沼气池重新利用与原料配送服务创新改革

  (10)湘潭市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与金融生态环境改革

  (11)湘潭市雨湖区生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模式推广应用

  (12)湘潭市金霞山绿心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发展体制改革

  (13)衡阳市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机制建设

  (14)衡阳市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及监督管理机制改革

  (15)岳阳市探索东洞庭湖湿地保护新模式

  (16)岳阳化工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模式

  (17)常德市武陵区城乡生态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

  (18)益阳市安化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19)益阳市发展高效生态林业——推进林业发展方式变革

  (20)娄底市大中型企业周边生态与民生综合整治创新模式

  (21)张家界市景区景点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

  十大示范类案例创新亮点一览

  (一)长沙市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创新与节地模式

  率先开展村级国土综合规划编制试点,率先编制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规划;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构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长效工作机制,统一地下空间使用权开发利用管理和使用标准;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综合标准化。

  (二)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实施了畜禽养殖污染分区治理、垃圾分级处理、生活污水分类治理、预防新的重金属污染、严格管控农村工业项目五个方面的农村环境治理创新。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市场化机制,实行农村环保考评机制,推行党政干部任期环保审计制度,实施了两个“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三)株洲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下放管理权限,合理界定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管理职权,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格局。引入市场机制,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了科学公正、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把城区划分为116个责任网格,建起覆盖全市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坚持365天严格考评。

  (四)株洲市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创新

  在城镇落实单位卫生“三包”责任制,在农村强力推进“四清三基二统一化”工程。实施精细管理,分区包干、分类减量明确任务。分期分级考核,月抽查、季考核。县考核乡镇镇区,乡镇考核到村,村考核组,考核结果对外公示,并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

  (五)株洲市绿色出行改革创新案例

  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方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办法等,全面推行“1135”绿色出行行动,制定《株洲市“两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建设改造城市道路自行车专用通道。同时,以科学的市场机制确保了绿色出行改革的可持续性。

  (六)郴州市资兴市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机制改革

  构建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建立污染综合治理机制和森林资源、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机制。创新东江湖保护融资模式,成立资兴市城乡环境保护投融资中心。

  创新东江湖保护管理体制。成立郴州市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等专门机构。对东江湖周边乡镇不考核GDP和财税任务,增加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分值。

  (七)郴州市临武县重金属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矿权退出机制,分不同情况,采取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政府回赎、适当补偿等形式,引导退出。构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风险基金及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依据重置成本法,科学测定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补偿标准,按照采矿量的比例补偿资金。同时,构建了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八)省财政厅政府两型采购

  发布《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认定管理办法》、《湖南省两型产品认定标准》、《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第三批)、《湖南省政府采购支持两型产品办法》,构建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政府采购实行“三优先”、“两不歧视”政策。这项原创性改革已进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项重要文件。

  (九)省旅游局《两型旅游景区》地方标准贯标

  编制《两型旅游景区地方标准》,用标准指导两型景区示范创建活动,把两型理念贯穿于景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开展两型旅游景区认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第三方作用,严格认证质量控制。

  (十)省地税局湖南石墨、铅锌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

  有色金属、非金属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计税依据由数量改为价格。通过折算率方法将精选矿价格还原成原矿价格。清理规范涉及石墨、铅锌矿的收费基金项目。此项改革成为构建地方税体系的重大突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