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城巨变起华章 汝城县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祝晓东 刘小林 曹航 叶寒竹 编辑:刘飞越 实习生 黄倩 2016-06-30 09:33:19
时刻新闻
—分享—

汝城泉水旱塘茶叶基地硒山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宝库。安新志 摄
  

热水温泉穿越小镇,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福泉。郭立亮 摄 

  汝城,位处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接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到2014年底,汝城40万人中超过30%居住在高寒山区,6.09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
  
  “再难也要干,再苦也要上,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更多人尝到发展的甜头。”对此,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志文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通过努力,去年汝城实现脱贫5077户16528人,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86元,同比增长16.5%,贫困面貌大有改善。今年,该县积极推进精准扶贫,预计可实现全年脱贫目标。
  
  ■记者 祝晓东 通讯员 刘小林 曹航 叶寒竹
  
  “五评法”,识别出贫困人口60904人
  
  汝城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移民集中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把扶贫开发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来抓。
  
  精准扶贫,先要确定贫困对象。汝城创新推出贫困人口识别“五评法”,即以“生活条件好不好、经济收入多不多、劳动能力强不强、教育负担重不重、社会保障有没有”为内容,通过百分制量化评估、精准确定帮扶对象。
  
  根据“五评法”,该县开展“千名干部下农村,精准识别摸实情”活动。全县1545名县乡干部,按照“入户、见人、面谈”三要求,入户调查群众44306户,识别出贫困人口60904人。根据调查摸底,汝城率先在全省建立起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网络查询、系统分析、动态跟踪一条龙服务管理。全县3676名干部与5708户贫困户结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脱贫帮扶。
  
  全域旅游开发带动增收脱贫
  
  汝城生态良好、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厦蓉、平汝高速及106国道、S324省道畅通,汝城旅游资源走出深闺,接待游客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方南玲表示:“汝城90%的贫困人口在农村,90%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以全域旅游开发引领全面小康建设是必然选择。”
  
  土桥镇金山村是省历史文化名村,两处古祠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抢抓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机遇,探索出“古祠堂文化旅游赚现金、黄色土地流转经营赚租金、绿色农业股份合作分股金、蓝领工人门口就业挣薪金、红色关怀集体扶助领基金”的“五色扶贫法”。该村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公司开发、市场运作”模式,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村庄道路、民居改造、停车场建设等,成立白莲产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建起花卉产业园。去年该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
  
  热水镇有地热温泉、高山竹海、溪流瀑布和畲族风情等资源,该镇制定旅游扶贫政策,引导当地35家旅游企业与22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成立旅游扶贫志愿服务工作站,免费提供网上农副产品购销、企业用工服务。
  
  全域旅游开发带动增收脱贫。汝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新建示范性农庄6家,新增旅游民宿75家、农家乐37家,旅游服务新增就业682人。
  
  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在产业扶贫中,汝城变“输血”为“造血”,引导企业实体结对帮扶贫困群众。位于暖水镇的粤旺蔬菜基地创建为国家蔬菜标准园、国家有机蔬菜认证基地,带动周边有机蔬菜种植5000多亩。汝城还借助产业带动就业扶贫,引进达琦电子、镭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年园区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吸纳1137名贫困群众就业,月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
  
  该县还抢抓列入全省金融产业扶贫第二批推进县机遇,为240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8737万元。今年5月9日,该县率先成立郴州市首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文明瑶族乡东山村金融扶贫服务站,用于贫困户自主创业或入股帮扶企业创收。
  
  “产业扶贫让贫困农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黄志文介绍,通过对贫困户实施产业帮扶,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脱贫势头良好。仅去年,汝城新增有机茶叶5600亩、绿色蔬菜1.3万亩、特色水果6300亩,新增特色种植养殖户332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企业59家,培育和思生物科技、鑫利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