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病不用出远门,在社区就能看到名医;大医院看病不用排长队,点点手机就能看专家;住院不用请陪护,专业护理员全搞定……今年5月,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启动“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行“双十百优”服务,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工作队伍,为建设民生更爽的长沙提供强力支撑。近期,红网将推出“转作风优服务”系列报道,见证这场关乎民生的变革。
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实习生 刘娜 通讯员 黄配 长沙报道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敢与家人亲近,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不敢向人倾诉自己身患重疾。他们不能感冒发烧,哪怕磕破一点皮,也要担心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更残酷的是,即使患上普通疾病,也可能被医院拒之门外。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背负着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标签:艾滋。
近年来,随着科普知识的传播,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母婴、血液、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知晓,对艾滋病人恐惧的冰封似乎稍有消融。可是,人们望向他们的眼神、不敢与之共处一室的担忧、乃至深谙医学常识的医生谢绝接诊时的无奈,仍然让这群特殊的病人感到莫大的耻辱和自卑。
然而这个世界毕竟不是只有恶意。在记者对长沙市正在开展的“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长沙市第一医院工作人员把记者带到了该院的“传染病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这里曾经集中救治“非典”患者,第一个甲流病人也从这里康复出院,现在,这里长期住着100余名艾滋病患者,每年为40多例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多学科诊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这里如一片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包容和接纳着这些旁人不远轻易提起的人们。
病人:这里没有拒绝和歧视,只有回归社会的希望
7月26日上午上午10点,室外气温38℃,地面温度45℃,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可是走在长沙市第一医院传染病分院的路上,却感觉不到燥热。这里三面环山,路树成荫,没有其它医院熙熙攘攘的人群,整个医院甚至看不到一个行人。直到走进该院的艾滋病专科病房,才发现这里其实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两个病房,一个重症监护室,共102个床位,几乎没有空床。
刚满30岁的小齐(化名)躺在病床上,眼望着窗外垂下的树叶发呆,即使带着口罩,也难掩帅气。数月前,他感觉胸口疼痛难忍,打针吃药都无济于事,2天前,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他平静地接受了,也解开了自己为什么久病难愈的疑问。
“是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刚来的时候两个肺都白了。”该院艾滋病专科副主任周国强一边给小齐做检查,一边向记者解释。“艾滋病病毒完全摧毁了他的免疫力,常规用药无济于事,我们花了好大力气,才把感染控制住。”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之前都只能躺着,坐都做不起来,这得多谢这里的医生,他们很温暖。”小齐乐观地跟记者侃侃而谈,他了解这个病,知道只要坚持治疗,病毒甚至可以少到无法检测,他渴望着,到时候做回正常人。
听了小齐的话,周国强听了点点头,又摇摇头。出病房后,他忍不住感慨:“在北京干翻译的,高级白领,常年在世界各地走访,年轻有为,可惜了。”他预料得到,尽管小齐很乐观,艾滋病在心理上的威胁将来还是会给他带来无尽的困扰。好在,小齐回归社会的渴望并非妄想。周国强告诉记者,在基础性疾病康复后,只要坚持抗病毒治疗80%以上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能够恢复稳定,需要的,只是坚持和时间。
只是,并不是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像小齐这样幸运和乐观,更多的人无可避免地要经历来自外界和身心的折磨。
32岁的梁静(化名)早前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正偷偷地服用抗病毒药物,却意外发现已经怀孕,且胎儿已经停止生长,只能人工流产。“流产需要丈夫签字,可我根本还没有准备好告诉他这个残酷的事实。”更令梁静绝望的是,辗转了几家医院,只要一检查出携带艾滋病毒,对方就谢绝为她进行手术。时间已经不能再拖了。
梁静最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传染病分院得到了救治。“只有在这里,我才像一个常人一样被对待。”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被拒诊,如同吃饭一样常见,却又如被遗弃般绝望。毕竟,对于毫无免疫力的他们来说,一个小小的感染都可能要命。这也让这里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对该院的包容与帮助报以真诚的感激——“得亏有他们。”梁静说道。
医生:被满身是血的病人追打,但仍无法抛弃放弃
包容、呵护、公平、祥和,现实却也并非如此轻松。这里终究集中收治着近百名携带高危病毒的患者,在每一次的具体治疗中,都可能存在着难以预料的危险和无法消逝的恐惧。
艾滋病专科护士长谢建平跟记者讲起上周刚刚发生的一起意外时,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我们的一名护士到病房给病人做护理,对方是一个25岁的年轻壮小伙儿,身高有1.93米,“他站在床上,头就直接碰到天花板了。”就是这样一名患者,当护士问他“你今天吃什么”时,他突然从床上跳起来,跑向窗户跳楼。“我们的护士本能地去拉他,他却掉转头就去追打护士,从二楼一直追到一楼。”
当时患者已自行扯掉了身上所有的针管和插管,血一直不停地往外冒,全身都是血渍,医务人员都不敢靠近,幸好另外的几名病人赶紧赶过来相救,及时制止了这场危机。
“如果不是另外几名病人的帮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副护士长陈敏桢想想当时的画面也不禁后怕,幸运的是,被追打的护士本身也还矫健,如果换成是自己这种瘦弱的身体,估计早就被伤害了。连当时施救的几名患者都坦言:“我们反正已经感染了,不怕,可你们要是感染了,就真不得了了。”
陈敏桢告诉记者,这次发生的事情的确比较极端,但类似的危险却并不少见。“一些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很不稳定,常常会反抗医务人员的治疗,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还有一些因为吸毒,产生幻象……。”陈敏桢透露,全年算下来,每年会发生七八十例各种程度的医疗不良事件,而这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也让医护人员必须保持时刻警惕。
然而,就算没有这些意外伤害,在艾滋病专科病房里工作的医护人员仍然要比普通的医护人员更危险。由于被艾滋病毒破坏了自身免疫力,艾滋病患者大多因为一些不起眼的病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这些感染往往伴随着皮肤的损伤、体液的渗出,这也就使得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有时候,一些病人身上有大面积的溃烂,有的病人因肠结核导致穿孔,进行治疗时就会有大量的体液流出。”周国强坦言,即使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护士,在面对这些场景时也难免不安。
危险的工作,紧张的心理,当然,还有反对的家人。是什么让这群人仍然在这个岗位上坚持?
“他们(艾滋病患者)其实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患上了特殊的疾病,但总不能就此剥夺他们的希望吧。”谢建平说,长沙市第一医院传染病分院,同时也是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承担着公共卫生救治职能,自己这些人来了这里,就是干这个的。“再说了,只要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防护工作其实跟慢性乙肝并没有多大差别。”
记者也了解到,之前追着护士跑的那名患者,之后还是在这里接受着治疗,“我们没办法放弃他。”陈敏桢说道。
医院:多学科协作,给艾滋病患者最需要的帮助
事实上,长沙市第一医院给艾滋病患者提供的不只是简单的医疗救助,由于他们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多个学科联合治疗才是帮助他们有效恢复的方法。
去年,1例艾滋病合并丙肝感染的血友病患者,由于行走困难需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医院骨科、艾滋病科多次会诊讨论,定下治疗方案,并准备了充足的凝血八因子以防治出血,最后成功为该患者实行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在其朋友圈广泛宣传,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要求来该院进行类似手术。今年2月,医院产科1名产妇生产后发现其艾滋病阳性,经艾滋病科医师会诊,及时为该产妇生产的新生儿提供了母婴阻断避免其感染艾滋病病毒。正是医院的内、外、妇“一站式”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了多学科综合防治艾滋病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及时治疗,并维护了患者的尊严。
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专科是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湖南省艾滋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牌单位。在国内率先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在内的综合“一站式”诊疗关爱服务,近年来每年为40多例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多学科诊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除了艾滋病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外,医院为艾滋病门诊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目前在该院艾滋病门诊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2600多人,且每月新增80例左右,艾滋病专科安排了5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看门诊,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和检测每年15000余次,惠及病人4000余人/年(包括不在本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但从全省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1000余人/年)。免费CD4检测5000例次/年,免除病人经济负担135万元/年;免费检测HIV-RNA约2500例次/年,免除病人经济负担200万元/年。为艾滋病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共计335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