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记者 陈美淇 实习生 赵毅旻 卢欣 长沙报道
还没见到李施门,“汉语桥”亚洲组的选手们就开始向记者“投诉”:李施门作弊,他根本不是韩国人,他就是中国人。说话带着东北口音,无论是外表还是言行,十足就是一个中国小伙儿。8月6日,第十五届“汉语桥”选手李施门接受了红网专访,讲述他在中国生活8年期间的点点滴滴。李施门说:“中国是我的另一个故乡,我愿意为促进中韩两国的交流贡献力量。”
在中国生活8年 父母是领路人
“他们都说我是假韩国人,我们全家真的都是纯韩国人。”11年前,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李施门跟随父母来到中国沈阳。“我的父母都特别喜欢中国,不仅爸爸会说中文,妈妈还是中文专业的学生,是专业的中韩翻译。”
刚到中国时,李施门只会说一句中文:厕所在哪儿。除了语言问题,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李施门担心起自己在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地方能不能适应,新的同学会不会接纳自己,饮食方面能不能接受。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李施门发现担心都是多余的。
“刚来的时候,很担心校园暴力,因为我是外地人排挤我,结果发现完全没有。对我这个老外照顾的特别好。我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真心地给予帮助。”在沈阳铁路第四小学,李施门开启了愉快地学习之旅。
学中文、交朋友、做间操、穿校服、戴红领巾。李施门回忆:“那时候都不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含义,每天都跟着带,也没穿过这么肥大的校服,中国的校服真的好实用啊,又便宜,怎么运动都很方便,班服也很有特色特别漂亮,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很好,课本上教的英语单词都特别实用,老师也很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现在李施门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当年拍下的珍贵照片。“当时还暗恋了一个中国女孩,老漂亮了,那时候都没意识到自己暗恋她。”李施门指着照片说。
在沈阳,李施门也迎来了饮食上的新天地。“在韩国就是辣,没有麻,来到中国后体验了麻辣,感觉到了新世界,太好吃了,比韩国菜还好吃!”
之后,李施门还跟随父母辗转到了烟台和南京,在中国从小学三年级一直读到高中二年级。在南京的新东方,李施门交了个日本女朋友,两个人用中文谈恋爱。
“在中国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在中国的经历不仅把我变成了纯正的东北小伙,也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观点,让我爱上了这个国家。”
韩国也有中国热 立志促进两国交流
李施门高二回到韩国,他发现中国和韩国之间存在很多误解。“中国朋友会问我,韩国为什么说孔子、李白是韩国人,真的不是这样的。韩国的课本上都明确地指出这些人物都是中国人,我通过网络还特别搜了韩国说这些话的教授,结果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韩国的朋友都很关心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发现他们对中国也有误解,很多人没有到过中国,只是表面上判断,我告诉他们一定要到中国去看,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李施门说,自己很幸运很早就到了中国,认识到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所以也有责任促进两国沟通,为此他还专门写文章发表在网络上,纠正一些偏见。“我必须跟他们宣传啊,这也是我现在努力的一个方面。好的方面是,韩国现在也有中国热,很多人学习中文,汉语教材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参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对中国的了解肯定会越来越多。”
李施门说,离开中国才三年多的时间,但感觉像过了三十年。这次回到中国参加‘汉语桥’,在比赛中慢慢意识到在中国历史、文化方面学习的还不够深入。学习中文不能只靠嘴皮子,积累更多的学识和文化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我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在韩国就是韩国人。韩国是我的故乡,中国是我的另一个故乡。将来,我肯定也要让我的孩子和中国联系在一起,把中文作为家族传承传递下去。30年后,希望我的子女能来参加第四十五届汉语桥。”李施门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