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 2020年约40个学科进全球前1%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媛 段仪姿 编辑:康晓乔 2016-08-31 09:57:02
时刻新闻
—分享—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长沙晚报记者 徐媛 实习生 段仪姿

  是选择211大学的热门专业,还是报考985高校的普通专业?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都有过两难的选择。热门专业好就业,但985高校是211高校中的“排头兵”。到底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可能不久后将不再纠结。2016年是“双一流”建设的初始之年。从国务院去年提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三个字便热了起来,它被解读为打破985、211的身份制,重新洗牌中国大学。

  昨日,在2016年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研讨班上,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将讲话主题聚焦“双一流”建设。未来我省高校的重点建设将向学科倾斜 ,不先定学校,而是先建设一流学科。与985、211高校最大的区别是,我省“双一流”建设不会“身份固化”,不搞“一考定终身”,将进行五年一轮的洗牌,筛选标准是绩效评价。

  现状 我省“985”高校有3所,仅次于京沪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在全国排不上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院系调整中,我省抓住了机遇,建设了原中南矿冶学院以及后来的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使全省本科院校有了一定基础。”肖国安在会议上细数湖南教育发展。恢复高考之后,我省又兴建和恢复了湖南财院、长沙交通学院、长沙电力学院、湘潭矿院、衡阳工学院等一批高校,其中大部分是部属院校,全省本科院校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在上世纪末高校体制改革中,我省再一次抓住机遇,组建了中南大学和新的湖南大学,并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零的突破,再加上国防科技大学,我省“985”高校达到了3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与陕西并列全国第三位,一跃成为“第一”方阵。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109所(其中本科院校38所),在学总规模居全国第八位。

  政策 “双一流”不任命,各高校动态竞争

  “双一流”建设不再有身份壁垒,我省鼓励所有高校和学科在各自的类型和层次上争创一流。

  由于教育部的实施方案尚未出台,我省初步把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型大学、地方应用型学院、技术技能型职院四种类型,把学科分成优势学科、应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群三个层次,并确定了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国内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应用学院、国内一流高职学院六种定位。

  据介绍,我省“双一流”建设不搞“身份固化”,不搞“一考定终身”。也就是说,不是先定学校,而是先建设一流学科;不是政府先划定学校层次,而是由学校自主申报其中某一个层次;创建结果也不是由官方认定,而是引用第三方评价指标,一流学科达到什么数量和层次,自然就成为了什么样的大学。“‘一流’不是‘任命’的,更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动态竞争的结果。”肖国安表示。

  我省“双一流”建设要求充分发挥“绩效杠杆”的作用,实行动态调整。各高校和学科将在平等规则下开展良性竞争,优者胜、劣者汰。我省将建立“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以5年为一个周期,学校和学科按年度报送建设情况,省里组织中期考核、周期验收。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目标 2020年3所大学争创世界一流或世界特色大学

  2020年是我省“双一流”建设第一步,其目标是:努力使4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5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50个左右的应用特色学科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同类学科的前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在此基础上,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5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或国内特色大学行列;5所学院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2030年和2050年的目标是引导性的目标,排名稳步推进、数据不断提升。

  省教育厅表示,“双一流”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而是要引导和支持高校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综合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型大学要以“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分别瞄准“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特色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国内特色大学”的目标进行创建。地方应用型学院要以“应用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瞄准“国内一流应用学院”目标进行创建。技术技能型职院要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引领,瞄准“国内一流高职学院”目标进行创建。同时,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实施“双一流”人才计划、创新团队计划、学科(专业群)建设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平台计划等六大计划。各高校也要整合校内科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大学科公共科研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新闻背景

  “双一流”:强国引擎和晴雨表

  “据统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90%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从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个强国的崛起,都与一流大学的崛起是同向同步的。”肖国安介绍,比如德国在19世纪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主要得益于在文化科技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当时的德国,拥有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从强国的演进轨迹来看,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与世界一流大学中心转移的轨迹是基本吻合的。有关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产业发展乃至产业革命,都离不开一流大学的支撑和带动。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把创建一流大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名词解释

  ESI:是指“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