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上的韩凤英老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长沙报道
“除了片头和片尾,每个微课视频都是我亲手做的。”为了做好“2015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项目”,韩凤英共制作了26个《C语言程序设计》的微课并发布到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上。
对这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来说,微课的电子教案、课件、作业、试题库等环节可谓轻车熟路,真正难的是微课教学视频录制、剪辑等非专业技术手段。
从2015年6月开始,韩凤英为了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完整课程资源,从零开始摸索微课教学视频制作。
“第一个微课视频光制作我前后花了4天时间,总想着更完美一点。”回顾这一年多的经历,韩凤英感叹,“在微课视频中讲课和站在教室里讲课最大的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传统课堂上,只要备课扎实,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班级讲解时也会有所差别。
“大学课堂比起中小学,氛围更加轻松,课堂节奏把握也更加重要。”韩凤英说,“录制微课视频就不同了,除了‘干货’必不可少,还需要表述尽可能精炼。既不能废话多,又不能讲不透。”
韩凤英笑着说,如果平时的课没上好,最多被自己学生笑话,“如果微课视频水平低,那丢脸就丢大了。”
所以,韩凤英一直抱着尽善尽美的态度去制作每一个微课。
刚开始,由于对视频制作不熟悉,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让韩凤英措手不及:“录了半天没声音,左检查右检查都没找到原因,无意中动了一下电脑才发现,话筒没插到位,搞得自己哭笑不得。”
根据课程设置,韩凤英会在课前两周将微课发布到网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一方面我希望内容能更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我想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所以每一个微课总是改了又改、编了再编。”韩凤英最喜欢的是与看过微课的师生交流心得,“到底内容好不好,到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我说了不算,需要听观众们的意见,才能尽量做得完美。”
随手点开一堂课,点击量与留言数量比例不低于三比一,甚至能达到二比一的程度。“我可谓受益良多,不仅微课质量越来越高,平时上课也越来越受学生们欢迎。比如说,对于学生们普遍反映的难点,我会在视频中尽量详细地讲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点,我也会展开来讲。”
让韩凤英高兴的变化是,如今上课前,学生们会主动帮她打开电脑、连接投影仪之类的准备工作,“课后不少学生也跟我说,越来越喜欢《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这一切,让韩凤英的干劲越来越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在她的微课里,从课程信息、课程设计,到教学视频、教学应用等等课程资源,内容越来越多,访问量也越来越大。
“我现在希望能利用这个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给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韩凤英介绍,学生除了可以利用微课预习,还可以重复学习实体课中没有听懂的知识,“对于基础好、兴趣高的学生,还能帮助他们加快学习进度,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韩凤英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如果把学习与传授方式同步革新,那么知识传播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有外校学生留言,说看了我的微课,不禁觉得通俗易懂,还对C语言编程产生了浓厚兴趣。知识上的分享对我这种从事高职教学多年的教师来说,不仅是肯定,更是褒奖。”韩凤英希望,随着时间推移,自己微课里能积累更多受学生欢迎的内容,“那将是一笔超越金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