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博物馆展出中国外销银器 市民可免费参观

来源:红网 作者:赵晶 编辑:王娉娉 2016-10-01 16:31:33
时刻新闻
—分享—

醒酒壶。

带盖黄油盒。

鱼刀叉一套。

竹叶纹镂空琉璃大碗(镂空)。

菱形壶。

  红网长沙10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实习生 杨金平 通讯员 邓晓丽)长假第一天,许多人已踏上了旅程,仍有不少市民待在家里。难得的长假,当然要看点不一样的。记者为你搜集了精彩的展览活动,顺便再附上出行小指南,让你在家门口就能愉快度假。

  想欣赏美轮美奂又别具特色的银器吗?9月30日,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特展系列“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对市民免费开放。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润泽轩、簋斋承办,中国银都协办,共展出精美外销银器105件(套)。

  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在中国的银器发展史上,晚期的外销银器由于数量有限,又散落于西方国家的各个家族,一度被历史尘封,被误认为是西方银器。1975年,美国人H.A.Crosby.Forbes《中国外销银器》一书出版,才使真相浮出水面,原来这些颇具特色的器物来自古老的中国。

  “从这些银器入手,结合历史文献,我们发现这些外销银器的时代集中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是通过贸易的形式销往西方国家。”王立华说。清代银器的外销与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密切相关。1840年以前,受“一口通商”政策的限制,外销银器产地主要集中于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经销。这时期外销银器呈现出纯西方风格,无论是款式还是装饰都是按照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设计制作。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从“五口通商”开始,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埠的口岸城市不断增加,外销银器的产地也不断扩大,上海、天津、汉口、九江等地也开始外销银器。这一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士越来越多,随着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认知的加深,他们逐渐接受和喜欢上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因而这一时期的外销银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在器物造型及装饰方面,增加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面貌。

  西式器形与中国元素相结合成为一种时尚,进而激发出中国工匠们极大的创造力。他们用传统手艺创作出了一件又一件艺术佳作,将中国的银器制作工艺推向了巅峰。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外销银器的材质、制作工艺水平都较以前逊色,中国外销银器日渐式微。

  此次“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三个部分。以器物本身为出发点,从时代背景、工艺特色、中西风格等方面来讲述外销银器背后的故事。这些银器所代表的,是离我们最近的帝国时代的余韵,是中西方两种不同优雅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人的唯美精神和人文气韵。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7年3月30日,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展览期间,长沙博物馆还将开展丰富多样的讲座、专题导赏等活动,详情敬请留意展览期间官方网站及微信。

  长沙博物馆三大展览等你来

  国庆黄金周期间,长沙博物馆共有三项大展等期待您的光临。

  除了《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还有《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华展》和《自然·生命·爱》公益影像展。

  其中,《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华展》由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承办。展览选取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代表性文物13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1件(套)。此次展览于2016年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将展出三个月。

  《自然·生命·爱》公益影像展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湖南省林业厅、潇湘电影集团、长沙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旨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生命,主动参与生态自然保护。该展精选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剧照、幕后工作照,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摄影记录以及“发现中国之美·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中的许多珍贵画面,期望通过生动鲜活的影像使观者看到“壮美自然”,领略“生命的诞生和绽放”,感悟“家庭之爱”“故乡与迁徙”,也会被“生命的危机”触动,更加意识到“我们是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共享家园。该展览将从2016年9月18日持续至10月12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