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向上·书记访谈】唐渊:绥宁立足林区县优势 走好生态扶贫路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周王宁馨 编辑:王娉娉 2016-11-01 10:09:07
时刻新闻
—分享—

 

绥宁县委书记唐渊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采访。

  图简单:未来5年,绥宁如期脱贫完成工业“二次革命”

  评论:立足自身优势 走好特色生态扶贫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实习生 周王宁馨 绥宁报道

  有人说,如果在绥宁都感觉不到绿,那也无需去别处,因此有了“绥宁绿”的说法。绥宁林业资源居湖南省首位,是国家林业重点县之一。湖南邵阳绥宁县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地区,同时也是湖南51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如何立足林区县优势,走好生态扶贫路?这是绥宁县委书记唐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绥宁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绥宁县要实现到2018年贫困县摘帽,2020年全县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唐渊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未来5年最大的一个问题来解决。

  生态立县,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

  时刻新闻:绥宁提出“生态立县、特色发展、旅游优先、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依靠什么?

  唐渊:绥宁是林业县,林业既是绥宁的招牌、优势、潜力,也是绥宁下阶段发展的希望所在。林区县有它的发展优势,比如人口较少,可利用的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契合现代人消费、成长的基本需求;林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后发优势明显。绥宁的发展要立足绥宁县情,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把林业优势转变为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特别要实现如期脱贫摘帽,必须倾注全部力量,结合绥宁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谋发展。

  时刻新闻:结合绥宁实际,如何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

  唐渊:对接国家政策,增加林农的直接收入。用好林业惠民政策,确保各种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位贫困户,如生态公益林补偿、选聘贫困户为国有林场护林员等;大力改善林场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广袤的优势,扩大各种经济林木覆盖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林地产出。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利用绥宁优良的空气、洁净的水、无污染的食品,加上绥宁的特色文化,形成组合拳,开发旅游景点和产品。让广大林农和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的经营,通过旅游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直接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

  根据湖南“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模式,绥宁县发展“百千万”工程,即在全县筛选100户以上的产业带头人,通过他们带动1000户以上产业发展示范户,再带动全县10000户以上的农民走“能人+基地+市场”的致富模式。县委县政府统筹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整合资源、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组织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紧贴林区特色, 帮助林农脱贫致富

  时刻新闻:绥宁在林业转型发展中遇到了难题,林农脱贫问题如何解决?

  唐渊:绥宁林区多为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成本高;从工业角度来看,林区属传统产业门类,实体经济本身对外开放度不高。一方面资源属于传统门类,企业以木材加工为主,高新企业进不来,物流成本高,产业发展、实体经济面临转型的问题。另一方面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往产能过剩,林区真正的好产品出不去;国家对林区的扶持政策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从县域的角度来说,绥宁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紧贴林区特色制定发展战略,特色发展要求我们不能跟其他县一样去拼规模、拼总量,打造具有绥宁特色的发展道路。

  把绥宁的贫困放在林业大背景下,林农脱贫的问题,更主要的实际上是广大农村地区脱贫问题。要紧跟绥宁县林业、少数民族和人口少这三大特色来发展。特色产业上,实行工业“二次革命”,把过去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转变为新材料、新能源、矿泉水生产等县域经济新支柱。特色文化发展上,绥宁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民俗文化积淀很深,把挖掘整理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留和恢复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提上重要的议事议程,形成特色文化体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为城里人提供康养旅游、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产品,开发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农业、旅游小商品加工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时刻新闻:未来5年,您描绘中的绥宁是什么样?

  唐渊:未来5年,我们绥宁应该是如期脱贫、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工业“二次革命”,打造湖南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另外,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五年后,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保障能力会大幅度增强,老百姓口袋会更丰满,身为绥宁人会更自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