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助力湖南制造 全省海工装备产业对接会在沅江举行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钟宇 编辑:康晓乔 2016-11-10 20:11:22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0日,湖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对接会在益阳沅江举行。

  红网沅江11月1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钟宇)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牛”号在南海海试成功;太阳鸟42米绿色双体游艇打破世界纪录;太阳能游览船迈出全绿色船舶概念设计的关键一步……“湘字号”海工装备正以傲人的姿态“踏水而歌”,助力湖南制造2025。今日,湖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对接会举行,近百家重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院校等单位齐聚益阳沅江,共商海工产业转型升级。

  湖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对接会由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信委和益阳市政府主办,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船舶工业产学研结合、引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校园智慧”助力海工装备创新

  湖南有123家海工船舶企业,企业们重视产学研用,而各大学院努力创新技术,助力海工船舶企业朝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发展。

  长沙矿冶院、长沙矿山院和中南大学已集结为全国唯一的深海采矿技术研究基地;中南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套用于深海热液硫化物勘查的瞬变电磁探测系统,成功搭载在“大洋一号”上用于大洋科考;湖南科技大学研发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牛”号于2015年6月在南海海试成功,成为继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之后第4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湖南大学在潜艇隐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

  同时,海工船舶重点企业也正在积极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泰富重装成立了港口海洋工程装备研究所,三一集团成立三一海洋重工研究院,太阳鸟公司成立湖南现代游艇技术研究与工业设计中心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湘船重工成立船舶设计研发中心。

  “这些企业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表示。

  “湘字号”海工装备“游”向世界

  在强化海洋战略的背景下,海洋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发展热点。湖南海工装备产业正在探索特色化产品,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其中,湘船重工为浙江舟山研制的980客位高速客船为国内首创;海荃游艇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研发太阳能游览船,迈出全绿色船舶概念设计的关键一步;太阳鸟游艇建造的42米绿色双体游艇,打破了双体复合材料超级游艇的世界纪录;泰富重装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大的海上散货过驳平台船舶。

  此外,通过整机产品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配套产品的发展,南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制的船舶电力推进变频驱动系统成功应用在一艘5万吨半潜船上,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大吨位级海洋工程船舶上的首次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长沙科星纳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高效防腐的稀有金属纳米粉末及涂料,已应用于船舶、海洋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

  华菱集团研制的系列海洋平台钢板已批量供货中海油、中国船舶、烟台莱佛士等业内标杆客户,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俄罗斯国际海洋工程用钢管批量订单。

  2020年实现产业收入680亿元

  目前,湖南海工船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泰富重装、湘电集团为核心的湘潭海洋工程装备集聚区和以太阳鸟、金航、海荃等为龙头的沅江船舶制造产业园。

  省经信委机关党委副书记黎建平介绍,2015年全省海工船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30亿元,今年又传来好消息:1-8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亿元,增长8.3%,造船完工量38.4万载重吨,增长7.1%。

  接下来,湖南将加强规划引导、人才支撑和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增加船舶专业学科,支持企业拓宽船舶产业融资渠道,支持游艇俱乐部建设。同时将加快湘江、沅水等长江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推广江海直达船型,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制造强省建设的部署,湖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积极保持中高速,稳步迈向中高端,全省产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建成内陆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