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长沙11月1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王诗颖)“双十一”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到来了,各大电商的降价活动也陆续地火爆开展。看着大幅降价后的标价,不少人心里都暗自窃喜,认为自己当天买会很划算。然而,这些看似大力度的促销,可能中了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
近日,上海一家权威的征信机构发布《2016双十一网络购物信用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涉嫌虚假交易行为、商品价格“先涨后降”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这份报告总计涉及11个电商平台,覆盖3.1亿件商品,其中10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价格呈上涨趋势的商品占总活跃商品的比例为31.58%。
对此,记者对部分电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产品都存在提价后打折的现象。比如,诗凡黎的一件无袖连衣裙10月份标价为299元,10月末又标价到329元,而11月上涨到658元,同时显示出“双十一”价格269元,算下来只便宜了30元。
除了女装,运动品牌中阿迪达斯的一双三叶草女子经典款运动鞋11月10日的标价为799元,“双十一”打折后价格为389元,看似力度很大,但在10月26日前,该运动鞋的售卖价格也是389元。
生活用品中也有商家出现了先涨后降的情况,乐扣乐扣旗舰店内的娜姆保温杯500ml,之前一直标价为159元,而11月10日的标价则变成了258元,“双十一”的价格为108元。
11月10日,常德的欧阳女士告诉记者,10月初在网上看到一家“gxgkids”的童装店,看中了一款男装,标价为169元。她感觉质量和款式都不错,便收到了购物车,想着快到“双十一”了,等折扣力度再大一些时购买。
11月3日,当欧阳女士再次打开网页链接时,却发现自己看中的那款男装突然涨到399元,而在价格的下方,还标注着“双十一”狂欢价149元。这样一来,看似折扣力度非常大,但欧阳女士很不满:“照这样算,“双十一”也只便宜了20元而已。”
长沙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在享受购物狂欢时也要擦亮眼睛、依法维权。
关注
“双十一”价最低可能是假象
《报告》显示,不少商家在“双十一”期间采用了“先涨后降”的策略,制造“双十一”价格最低的假象。
此次检测,从双十一前两个月内的商品价格进行分析,共涉及2906万件商品中,有917.7514万件商品提价。在所有提价商品中,有100.4728万件商品价格涨幅大于50%,小于100%,占提价商品总量的10.95%。
根据检测的数据,提价的商品主要分布在家居生活和女装领域。其中,提价大于100%的商品,家居生活商品超过160万件,母婴用品超70万件,鞋包配饰超52万件。
购销盛况下的造假和欺诈
“双十一”活动举办八年,既有如火如荼的网络购销盛况,也有严峻的刷单造假、消费欺诈等不良现象。
来自嘉兴的一位网店商家黄先生没有想到,带着开网店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的想法,让自己在一年多时间内亏损了五六百万元。去年“双十一”期间,黄先生开始尝试用刷单增加店铺的信用等级,他周围的朋友也有三四成存在刷单虚假交易。他表示,当别人都在刷单你不去,就等于被动等死。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刷单和售假会增加交易额,电商平台是集中的受益者,因此平台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有时候平台也会公布一些打击假货和刷单案例,但这对他们而言只是减少收益,平台一般不会主动公布惩处的名单和信息。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