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適园》古民居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洪梅 编辑:夏君香 2016-11-14 16:09:2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2016年我县最新公布的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適园》古民居群。《適园》位于沅陵县城西、沅陵镇桃花岭居委会马坊界9号。位于东经:110°23′20.04″,北纬:28°27′07.3″;海拔高度128米。

  当我们车览或步行来到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时,站在沅水滨江大道上,向北边看,左边的那片红色的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兴讲寺,右边的一片灰色建筑,那就是“適园”古民居建筑群。整座“適园”座北朝南,依山而建,由南向北,由低到高,拾街而上,分院布局。远观適园,高墙深院,白墙灰瓦。一颗枝繁叶茂的玉兰花树不经意的向围墙外伸展。在適园前门的围墙外,建有一个荷花池,有荷塘映衬的“適园”显得更加古色古香,幽静典雅而不张杨。適园建荷花池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適园内的建筑群是依山而建,在其院墙内开凿有多条排水通道,各条排水道将各个屋檐落下的雨水收拢聚集后,通过各房檐下的暗沟,汇入山脚下的这个荷花池内。既象征着聚财,也起到了排水的功效。登上几级台阶,走在红砂石铺就的石板路上,抬头便见醒目的“適园”大门。仰望適园的高墙,还真有高不可攀的感觉,环顾適园四周,围墙按照自然形成的山坡地形,由低到高砌筑,最高处达6至7米。东面高墙与邻里房屋之间,形成一条约3米宽的高墙深巷。墙体的做法采用本地明、清以后常见的“一斗一眠”的砌筑方式。其墙体内用原生黄土夯实。院墙高筑,墙内填土,对于整个建筑群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高耸的院墙可以阻隔四邻突发火警的威胁;二、光滑的墙面可防止攀爬盗窃;三、使墙体更加结实,也同时曾强了隔音效果,以尽可能保障墙内空间的私密性;四、空气动力学原理。高墙与周边建筑形成的深深巷道,当夏季来临时,白天在强光的照射下,墙体上部形成的热空气,与晚间巷道下部的冷空气形成对流,使巷道内凉风宜人,同时还有通风防潮的作用。这里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设计值得一提,適园东北面围墙的转角,不是通常的直角而是园弧形,这不仅体现了建造者人性化的设计,也映射出適园主人的仁爱表现,避免了过往行人刮擦和对邻里及路人的友善之心。当我们站在适园的大门前,你才会觉得,这座看似简单的门头,却蕴含着主人的一片良苦用心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些有名望的家族,对于住宅大门的设计也是非常慎重和十分讲究的。大门,如同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脸面。大门的开口方位和门楣的制作型式,往往能反映出主人的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在这里,“適园”民居的大门向东南方向开敞,因为太阳每天是从东方升起的,所以东方是希望之门;而南方有和缓之气,可保四季风和日暖,人丁康泰。大门的门洞采用本地产的红砂石条做框,两块木制门扇与门框组成了一个“四” 字,而门外左右的围墙呈“八”字形向左右开敞,至此,大门与门外墙体组合成“四方八面”之意。它表达了房屋主人开门纳福、广交四方之朋友,汇聚八面之财气,光耀门楣的美好愿望。大门内建有门厅,在大门内、外的上部均采用单檐式木制门罩,上盖小青瓦。因为这里是出入门庭临时避风躲雨的地方,也是主人经常迎来送往宾客的重要场所。古往今来,或许曾有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这里上演。它体现了主人对于人世间真诚的关爱之情。门外上方横额有一块红砂石匾,匾额中间阴刻楷书“適园”二字。“適”--通现代简体字“适”(shì),字面意为舒适,适宜,恰好等或者用于人名。“適园”二字表达了房屋主人,希望在喧嚣的闹市中,寻求一个安宁舒适场所之意愿。如明代•文征明《且适园后记》中写到:“辟隙地为园,因面势而亭榭,日与名流胜游衍其中,意佚以夷,悠然自适……因题其园曰且适,自为之记。所谓无适而不自得……。意之所适,终身不反,可谓得其所适矣……”。“適”在古代还读作(dí),封建宗法制度下称“正妻为適”,如《汉书.杜钦传》中“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等。“適园”二字周围刻回纹边框,匾额两头各刻有一吉祥图案。左为“松鹤延年图”,右为“梅花鹿与古树图”。“松鹤延年图”当然是表达了主人希望家中老人,能够如松鹤一般延年益寿。而“梅花鹿与古树图”中的“梅花鹿”则包含了福禄之意。“梅花鹿”与“梅花榜”有一定的联系。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名单发榜时是写成“梅花榜”的,它是当时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古树”也是取其同“古书”的谐音。“梅花鹿与古树”图案的寓意是:倘真诚地拜伏古树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获取高官厚禄了。它表达了主人希望后代勤读圣贤书,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整座適园正门的设计与制作中规中矩,寓意深刻。厚实对开的两扇大木门上各吊有一个铁环把手,在右边大门的门栓部位,刻意凿有一直径约为2公分的圆形小孔。平时,用一小木板从门里将其盖住,门外窥视不到院内,而当有人扣响门外铁环时,拨开小木板,待确认来访者身份后便可报告主人开门迎客了,它好比我们现代家居门上安装的“猫眼”一样。

  推开適园大门,感觉扑面的雅致与清新,游人静静地置身园中,身心仿佛穿越。適园内总占地面积为1284平方米。从现存建筑基址可知,原有建筑群约有10栋,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院与院之间互为相连,而又各成一体。现存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前院。前院地形西高东低,由主楼和东、西小院组成。主楼为全木制、二层楼、穿斗式梁架结构而成,硬山双坡面屋顶,小青瓦盖面。面阔3间,进深3间。明间设6道隔栅门,两次间南壁各设6扇玻璃门窗。两层楼房在房间的间隔设计上,均为同一格局。据湖南大学和怀化市文物处的古建筑专家学者们现场考察认为:適园民居群整体布局严谨,主楼两次间的砖砌墙顶与四周卷拱顶外围墙的设计独具特色,建筑风格及环境塑造雅致清新,局部装饰及色调素雅明净,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山城民居中的“庭院式公馆”建筑群,房屋的主人,应是一位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读书人。西院建有两栋低矮、单层的木构房屋,应为下人住房,它们对庭院中的建筑形成护卫之势。上西院的台阶右手边设有砖砌的扶手,并别具匠心的在上面砌有梅花形镂空纹饰,它是一道承上启下的安全扶梯,也可阻挡下雨时,因台阶的逐渐升高,雨水滴溅到主楼的屋脚,可谓一举两得。东侧房屋紧贴围墙而建,分南北两间。从现存遗迹遗物来看,南间应为厨房,北间为住房。在主楼右前方西南角的院墙边有一口古井,井的口沿圆润光滑,井壁布满绿苔,井水清澈可鉴,井口四周用砂条石砌成1.5米见方的井台。井旁那棵标志性的玉兰花树因倾斜而伸出了墙院。在玉兰树旁的西面围墙上,开有一宝瓶形状的门洞可直通院墙外。它是院内用于紧急疏散的安全门,既美观又实用。将这道门开成一宝瓶形状,寓意着出入平安。

  適园建筑群在整体布局上,顺应山势,高低错落。每栋房屋开基时很少挖动山土,均结合地形而更巧妙的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之间配合得近乎完美,相得益彰。其主楼两次间山墙与四周环墙的设计独具匠心,时高时低的屋顶与院墙,形如蜿蜒起伏的山峦,呈流线型上下环绕,使整个院落显得生意盎然、充满活力。这些都反映了房屋主人和建设者,对我国“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古老道家哲学思想的理解。亦表明,这座神秘宜居的古民居群,在当初的建设选址、风水布局及建筑理念等方面,是经过了长久的深思熟虑和严格的规划设计后择基兴建的。使其整体构成了一个三进的中国南方古典式的私家园林建筑群。適园建筑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单檐硬山、双坡面屋顶,卷拱顶外围墙,白墙青瓦格调配以八字门楣及木制门厅等,具有着典型的晚清至民国湘西城市民居特点。建筑群中的荷花池塘、高墙深院、古井、古树、大门的设计、院落的使用功能及各种装饰等,无不体现出房屋主人高贵、典雅的人文气质和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且贯穿了晚清及民国时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轨迹。自建成起一直到现在,各个时期换了不同的主人,才有了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特色痕迹留存。明朝的书、画大家、江南吴门“四绝才子”文征明(1470-1559)曾因“日与名流胜士游衍其中,意佚以夷,悠然自适”而创作了《且适园后记》;到了清末,江苏江阴市的书、画大家陈式金,于咸丰四年(1854)因“为鸟植林,为鱼凿潭……无意为园而适之”,亦将自家园林取名为“適(适)园”。不知辰州沅陵的这座適园因何而建?两座南方园林建筑群虽相距万水千山,且在通讯、交通阻隔的年代里竟然同用一名,两位屋主人的文化品位是如此的相似,能说是一种天缘巧合吗?我们设想,当初建“適(适)园”的两位主人会不会同时阅读过此文,亦同时受到了古人的提点与启发呢?这座神秘宜居的“適园”现为国有资产,它最初的主人身份我们尚未查明,但从它的选址上来看,房屋的初建者,选择与大唐敕建的龙兴讲寺同在一水平线上且相距不足百米,同样是依山而建的格局,其良苦用心显而易见。在这片风水宝地内僻一块幽静之处建家宅,它同样非普通人家所能。设想:这家主人,日日伴着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天天闻着空气中飘来的缕缕禅香;时时目睹“幡盖云从”般香客的云集盛况。我猜想,屋主人的内心是有禅意的。

  適园的参观结束了,適园里的故事肯定很多,了解適园里住过的人和发生在適园里的故事,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搜寻的工作,期待还原適园当年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欢迎再游適园。

 

  2016.09.08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